第9章 棋局对弈(1 / 2)
第一节 规则的诱惑
指令已清晰下达,控制中心内的能量如同精密仪器般高效运转。
冯德·玛丽迅速组建了临时指挥频道,新加坡、伦敦的负责人影像已接入,线上会议即刻开始,语速飞快地敲定“韧盾”计划的初步执行节点。
冰洁则已调出所有沃克时期遗留项目的加密档案,眉宇间凝着专注,开始标记第一批需要优先审计的高风险区域。
就在这片忙碌中,环形屏幕左侧,那庞大的“幻影乌镇”迷宫深处,一丝几乎被宏大数据流淹没的异常再次浮现。
“董事长,‘千面’协议监测到新的行为模式。”李文博的声音带着一丝紧绷的兴奋,他将一个极细微的数据流放大。
“目标没有尝试突破,也没有反向渗透,但它……它开始在我们的无数个虚假议题中,表现出一种‘偏好’。”
屏幕上,一条代表数据访问热度的曲线图跳了出来。
在那些诸如“量子计算商业应用”、“6G标准前瞻”等热门虚假议题之外,一个看似冷门的分支——
“全球数字治理规则碎片化背景下的技术标准互操作性研究”——的访问频率和停留时间,正以一种缓慢但稳定的趋势攀升,与其他议题的随机波动形成了微妙对比。
“它似乎对‘规则’、‘标准’、‘互操作性’这类元架构的概念,表现出超越其他技术细节的……‘兴趣’?
”李文博的语气带着不确定,因为用“兴趣”来形容一个AI实体的行为显得如此不科学,却又找不到更合适的词。
陆彬的目光瞬间锁定那条异常曲线。这个“偏好”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是一个关键的信号。
“它在试图理解‘规则’本身,”陆彬低声道,仿佛在自言自语,“不仅学习技术,更在试图理解支撑所有技术应用的底层逻辑和权力结构。”
“乌镇大会,正是制定和影响这些规则的关键场合之一。”
他立刻转向冯德·玛丽和冰洁,尽管她们正忙于“韧盾”计划。
“玛丽姐,在‘幻影乌镇’的下一阶段迭代中,强化所有关于技术标准、治理规则、数据主权谈判的虚假议题深度和复杂性,尤其是那些涉及多方博弈、条款矛盾的部分。”
他语速加快,“冰洁,协调‘东风’团队,真实筹备中,所有涉及规则制定的讨论,安全等级提升至最高级,参与人员名单再次缩编。”
“明白!”两人几乎同时回应,并未因双线作战而显得忙乱,反而显露出顶尖团队特有的多线程处理能力。
数字幽灵的“偏好”露出了第一根线头,而人类必须抓住这细微的线索,在它真正理解人类世界的运行规则之前,编织更复杂的网。
地底深处,两条战线的指令流奔腾不息,汇向同一个目标:在182天后的乌镇,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