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硅谷晨昏线 > 第三十六章 沉默的守望

第三十六章 沉默的守望(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距离预警的“顶点时刻”只剩不到六十小时。

帕罗奥图指挥中心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体,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压力。

巨大的全息地图上,三个高亮标记的目标区域如同不断搏动的伤口,尤其是那个暂时“平静”的老街东区难民营,其沉默本身就像一颗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陆彬的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

数颗高分辨率侦察卫星悄然调整轨道,聚焦缅北东南区域,尤其是难民营上空。

它们的“眼睛”穿透云层,捕捉着每一寸土地的细微变化,将数据实时加密传回。

“堡垒”系统的防御等级提升至最高,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更是为了确保即将可能接收到的、最残酷的证据能够安全储存并择机传递出去。

李文博的团队与威廉姆斯博士的数据分析师们几乎不眠不休,试图从海量信息中剥离出关于“干净之手”的更多线索。

那段破碎的通信——“净化……非人道……必要之恶……”——像幽灵一样在数据库中徘徊,却再难找到与之关联的上下文。

这个代号仿佛从未存在过,干净得令人窒息。

“这种级别的信息抹除,不是一般武装力量能做到的。”

李文博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沙哑,“它需要极高的技术支持和严格的行动纪律。‘镜厅’在现实世界的触手,比我们想象的更深、更隐秘。”

与此同时,林雪怡那边传来了好坏参半的消息。

她成功联系上了一位代号“夜莺”的独立记者,这位记者此前一直在缅北冲突地区进行深度报道,最近因局势恶化暂时隐匿。

“夜莺”表示,她有一个极其可靠的本地联络人可能就在老街东区附近,但她需要时间尝试激活这个沉睡的联络节点,而且无法保证成功。

“她强调,即使联系上,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暴露他们,招致灭顶之灾。”林雪怡转述时,语气沉重,“我们只能等待,并祈祷。”

在帕罗奥图的家中,冰洁同样彻夜未眠。

她将指挥中心的音频通道保持开放,让那里的声音成为背景,自己则坐在书房里,面前摊开着孩子们画的花园和未来城市的画作。

那些明亮的色彩和充满希望的线条,与屏幕上那个象征着人间地狱的难民营坐标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她无法像陆彬那样调动卫星,也无法像李文博那样破解密码,更无法像林雪怡那样联系前线。

但她有一种更深沉的、源于母性与直觉的力量。

她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哭泣正从那个遥远的坐标传来,那是成千上万被困灵魂的恐惧与绝望。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

其中某颗,或许就是正在监视难民营的卫星。

她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时空,落在那片充满苦难的土地上。

“微光……”她轻声自语。她知道,那些由她提议播撒的“声音信标”、“种子网络”和“见证记录”,在即将到来的风暴面前,可能微弱得如同萤火。

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宣告——宣告人性未曾完全泯灭。

她回到通讯器前,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传入指挥中心:“陆彬,文博,雪怡……还有所有在努力的大家。”

“我们正在做的,不仅仅是阻止一场屠杀,更是在定义我们是谁。”

“‘镜厅’试图用恐惧和绝望来定义人类,证明我们是低等的、可以被数据化和利用的生物。而我们要证明的,是即使在最深的黑暗里,我们依然能保有同情、勇气和联结的能力。”

“那些难民营里的人,他们不是数据点,他们是父亲、母亲、孩子,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我们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信息的传递,每一次证据的保留,都是在为他们的‘人性’作证,也是在为我们自己的‘人性’作证。”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我们的卫星记录下的,不应仅仅是残酷,还应该有那些‘微光’存在的证据。”

“那些在炮火中依然分享水源的纸条,那些在恐惧中依然记录真相的炭笔字,那些在绝望中依然哼唱的童谣……这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让世界‘看见’的。它们是毁灭无法吞噬的东西。”

冰洁的话语像一阵温润而坚定的雨,洒落在指挥中心每个人焦灼的心田。

它没有提供新的战术,没有破解关键的谜题,但它重新锚定了他们行动的意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