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白蚁行动(1 / 2)
“缅甸仰光查侬的白蚁小组,马上行动,与‘夜莺’小队汇合。”
陆彬这道命令,如同在僵持的战局中投入了一支奇兵。指挥中心的气氛为之一变,仿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白蚁小组?”李文博迅速调取资料,“是我们在东南亚地区部署的、擅长渗透和非对称行动的那支‘灰色力量’?他们不是一直在休眠状态吗?”
“镜厅的触角伸得太深,常规手段已经失效。”陆彬的目光紧盯着地图上那个被标记为“老街东区”的红色区域,“是时候动用一些非常规手段了。”
“白蚁小组擅长挖掘、渗透、从内部瓦解结构。他们,或许能成为撕开‘干净之手’铁幕的那道缝隙。”
命令通过最高级别的加密信道发出。
远在缅甸仰光,一个看似普通的货运码头仓库内,五名穿着本地劳工服装、肤色黝黑、毫不起眼的男女几乎同时收到了指令。
他们没有言语交流,只是眼神短暂交汇,随即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般,迅速而无声地消失在仓库的阴影中。
他们是“白蚁”,不属于任何官方编制,由陆彬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组建和资助,专门应对此类无法摆在明面上的危机。
他们的任务:不惜一切代价,渗透进入被严密控制的老街东区难民营,与“夜莺”的本地联络人取得联系,核实内部情况,并尽最大可能干扰或破坏“干净之手”的投毒计划。
与此同时,帕罗奥图指挥中心的工作重点也进行了调整。
在继续通过“微光网络”传递预警信息的同时,全力为“白蚁小组”的行动提供远程支持。
“威廉姆斯博士,将卫星监控精度调到最高,为白蚁小组规划出最隐蔽的渗透路线,实时更新敌方人员布防动态。”
“李文博,你需要为白蚁小组建立一条绝对安全、抗干扰的独立通讯链路,确保他们能与‘夜莺’以及我们保持联系。”
“同时,尝试干扰难民营周边可能的信号监测设备,为他们的行动创造窗口。”
“林雪怡,你负责协调‘夜莺’那边,确保她知道接应方式,并提供所有已知的关于联络人和难民营内部结构的细节。”
整个联盟的神经都紧绷起来,资源向这个小小的、即将深入龙潭虎穴的行动小组倾斜。
冰洁在帕罗奥图别墅,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没有询问“白蚁小组”的细节,那属于陆彬的“战场”。
她只是更加专注地维系着那无形的“微光”网络。
她通过林雪怡,向那些已知的节点发送了更坚定的信念支持信息,内容简单却有力:“坚持,援手已在路上。保持警惕,传递希望。”
她知道,白蚁小组是尖刀,是试图从外部破局的力量。
而她所倡导的“微光”,则是内在的火焰,是在黑暗内部自发燃烧的抵抗。两者需要里应外合。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又过去了六个小时。距离预警的“顶点时刻”仅剩六小时。
难民营内部,那种诡异的“平静”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公共取水点被身着类似卫生防疫服装的人员“接管”,以“防止水源污染”为名,强制分发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
临时医务室则开始“免费”发放“安神助眠”的药物,尤其针对那些表现出焦虑、失眠症状的妇女和儿童。
冰洁预想中基于人际信任的预警,开始显现出微弱的效果。
那位收到提醒的老人,坚决拒绝了派发的“安全水”,并示意年轻的母亲也不要接受,转而分享他私藏的少量净水。
那位教师,则暗中组织起几个信任的家庭,悄悄收集雨水,或者冒险在夜间挖掘浅层渗水。
那位母亲,更是死死看住自己的孩子,绝不去碰医务室的任何药物。
这些行为分散而隐蔽,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抗争,但确实让一部分人避免了直接摄入高浓度的神经抑制剂。
然而,大多数人,在长期的恐惧、疲惫以及对方伪装成的“权威”和“救助”姿态下,还是懵懂地接受了那些致命的水和药物。
一种昏沉、无力的氛围,开始像瘟疫一样在营地里缓慢弥漫开来。
这正是“干净之手”想要的效果——让羔羊在温顺的麻木中,走向屠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