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 第234章 邺城立威,盐开财路!

第234章 邺城立威,盐开财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邺城。

作为冀州旧治,这座雄城的轮廓,还是有它的宏伟之处。

高大的城墙,宽阔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屋舍,无不彰显着它数百年的底蕴。

然而,此刻的邺城,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安静。

街道上行人稀疏,往日喧嚣的市集也冷清了不少。

一座座高门大院的府邸,大门紧闭,仿佛一头头蛰伏的巨兽,在暗中窥伺着什么。

刘景的车驾,在数百名亲卫的护卫下,缓缓驶入城中。

他没有入驻任何豪强的府邸,而是径直来到了早已废弃多年的州牧府。

府邸虽经初步修缮,但剥落的朱漆和庭院中的杂草,依旧透着一股萧瑟。

贾诩和田丰跟在刘景身后,感受着这座城市投来的无形压力。

“主公,这邺城的水,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啊。”

贾诩捻着胡须,眼神扫过街道两旁那些紧闭的门窗,语气意味深长。

“深才好。”

刘景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水深,才能养出大鱼。”

田丰的眉头紧锁,他性格刚直,最看不惯这些地方豪强阳奉阴违的做派。

“一群只知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土财主罢了!”

“主公大驾光临,竟无一人前来迎接,简直目无尊上!”

刘景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走到州牧府正堂的主位前,拂去上面的灰尘,直接坐了下去。

那姿态,仿佛他不是刚刚抵达,而是已经在这里做了十年的主人。

“文和。”

刘景淡淡开口。

“在。”

贾诩躬身。

“以我左冀州牧之名,传令下去。”

“十日后的辰时,召魏郡所有望族家主,来此议事。”

“无故不到者……”

刘景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按谋逆论处。”

贾诩心头一凛,随即领命。

“属下,遵命!”

这道命令,就像一块巨石,砸进了邺城这潭深水之中。

一时间,城内各大豪族府邸,灯火通明,人影攒动。

审家府邸。

作为邺城乃至整个魏郡的顶级豪门,审家家主审配,此刻正与另一位豪强辛家的家主辛评,相对而坐。

两人面前的茶水,早已凉透。

“审兄,你怎么看?”

辛评的脸上满是忧虑。

“这位新来的刘州牧,一来就搞这么大阵仗,怕是来者不善啊!”

审配端起茶杯,却不喝,只是用手指摩挲着杯壁。

他沉声道:“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你我都知道,这位刘明远在常山干了什么。”

“常山张家的下场,你忘了?”

辛评的脸色,瞬间白了几分。

常山张家,也是百年大族,就因为和这位当时的太守对着干,结果呢?

被陷阵营差点抄了家!

那可是杀鸡儆猴的雷霆手段!

“可……可他这次召集我们,所为何事?”

辛评还是有些不甘心。

审配冷哼。

“还能为何?”

“无非是钱、粮、地、人!”

“他在常山搞的那一套,怕是要搬到我们魏郡来了!”

辛评倒吸一口凉气。

“以盐换地?!”

“他这是要挖我们的根啊!”

审配将茶杯重重放下。

“根?”

“辛兄,时代变了。”

“现在,谁的拳头硬,谁才是根!”

“你我两家,在邺城盘踞百年,可我们的部曲加起来,能挡得住他麾下那支百战精锐吗?”

辛评沉默了。

挡不住。

完全挡不住。

高顺的陷阵营在黄巾之乱中打出的威名,他们早有耳闻。

“那……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审配眼中精光一闪。

“我们没得选。”

“明天,不仅要去,还要第一个到。”

“不仅要听,还要第一个表态!”

他看着辛评,一字一顿地说道:

“与其被他当成那只儆猴的鸡,不如主动一点,当一条听话的狗!”

“至少,狗还有肉骨头吃!”

辛评的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

他看着审配决绝的眼神,终于颓然地点了点头。

十日后,辰时。

州牧府议事厅内,早已坐满了人。

以审配和辛评为首的二十多位魏郡豪强家主,一个个正襟危坐,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简陋的议事厅,也从未感受过如此压抑的气氛。

刘景端坐主位,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个人。

贾诩和田丰,一左一右,如同两尊门神,站在他的身后。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

刘景一开口,就直奔主题。

“诸位都是我魏郡的栋梁,想必也听说了我在常山的一些举措。”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我这个人,喜欢简单直接。”

“今天请大家来,只为一件事。”

刘景伸出一根手指。

“以盐换地。”

这四个字一出,整个议事厅的空气都凝固了。

果然来了!

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尽管早有预料,但当刘景亲口说出来时,那股冲击力,依旧让他们的心脏狠狠抽搐。

刘景无视了他们难看的脸色,继续说道:

“我知道,土地是诸位的命根子。”

“但你们扪心自问,你们手里那些田地,有多少是亲手耕种的?”

“又有多少,是荒着,或是租给那些穷苦佃户,一年到头也收不上几个租子的?”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扎在每个人的心上。

“我常山,有盐铁曹,能产精盐。”

“这种盐,雪白细腻,没有苦味,是真正的上品。”

刘景的语气,带上了一丝诱惑。

“它的价值,我想不用我多说。”

“一斤精盐,在洛阳可以换一匹上好的绸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