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末世毒妃:冷宫嫡女的逆袭之路 > 第275章 她连庙都不住

第275章 她连庙都不住(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她们本想在此举行一场最古老的追思仪式,以纪念那位改变了她们传承命运的女子。

然而,一踏足此地,所有人都愣住了。

此处的地脉,安静得不像话。

没有怨气,没有悲伤,没有一丝一毫激烈情绪留下的痕迹。

它就像一片从未经历过风暴的、最原始的旷野。

一名最年轻的小使徒蹲下身,好奇地用指尖抚摸着脚下的泥土。

忽然,她毫无征兆地流下泪来,却不是悲伤,而是一种被巨大温柔包裹的释然。

“姐姐……这里好安静……”她哽咽着说,“因为她从来,从来没有恨过这里。”

阿阮缓缓闭上双眼,将自己的感知沉入大地。

没有她预想中的惊涛骇浪,只有一声极轻、极细微的、仿佛针尖刺破麻布的“啵”声。

紧接着,是风吹过粗糙衣料的窸窣,是柴火在灶膛里安静燃烧的噼啪,是雪花落在窗格上的寂静。

那些不是回忆。那些是正在发生的事。

阿阮猛然睁开眼,眼中是前所未有的通透澄澈。

她对着身后茫然的使徒们,轻声说道:“我们错了。她不是回来过,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她伸出手,仿佛要触摸那看不见的风。

“这风,就是她的呼吸。”

西岭台下,紫大臣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他病重卧床,油尽灯枯。

临终前,他召集所有弟子,颤巍巍地示意他们取出自己耗尽心血编纂的《静律》手稿,意欲传承。

弟子们神情肃穆,恭敬地展开那巨大的卷轴。

然而,卷轴之上,一片空白,竟无一字。

众人大惊失色,以为是有人调换了手稿。

老人却不惊,反而露出了一个孩子般的、释怀的笑容。

“我……我写的,不是律法,是我的回忆。我怕我忘了她……”他的声音细若游丝,“真正的静律,在你们修水渠、测风向、走路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

说完这句话,他停止了呼吸,面容安详。

当夜,西岭台中心的巨大铜盘,在无人催动的情况下,自动升起一行由水汽凝结的新字:

“路已通,人可归。”

村民们没有为他举行盛大的葬礼。

他们自发地将老人葬于西岭台侧,不立碑,不刻名,只在他坟前,种下了一株从林墨那里求来的笔芽花。

第三日,花没有开。

但那株植物的根,却疯了一般向地下延伸,不过一夜,便深入百尺,精准地与一条新发现的地下暗河,连接在了一起。

皇宫,观星台。

萧景珩最后一次登上这里。

他望向北方,地图上那十七个代表民策台的光点依旧明亮,但它们不再是孤立的闪烁,而是隐隐与天穹之上的星河连成一片,彼此呼应,形成了一个通天彻地的、完美的闭环。

他从怀中取出那片被火烧过的、粗糙的麻布鞋底。

他本想将其焚祭,作为对她、也是对过去的自己,最后的告别。

可是在火折子亮起的那一刻,他停手了。

他缓缓走回案前,将那片麻布平整地铺开,然后,取过一本厚重的、没有任何字迹的空白书册,轻轻压在了上面。

他不需要告别了。

月光透过窗棂,恰好照在那片粗糙的布纹之上。

不可思议的景象发生了。

月光仿佛被布料上看不见的痕迹折射,竟在空白的书册封面上,映出了无数细微的光点。

那些光点流动、变幻,排列成一张动态的舆图——十七座民策台如心脏般搏动,宁心湖是绝对的核心,古老的商道是输送血液的脉管,而其上流动的、亿万百姓的行走与作息,则是整个王朝平稳的呼吸。

他终于明白,她化身的不是神,不是鬼,不是一段传奇。

她是规则本身。

他伸出手,指尖轻抚过那片粗糙的布面,仿佛在触摸一副支撑起整个天地的骨骼。

他低声开口,那声音里没有了帝王的威严,也没有了爱人的痴缠,只剩下一种如大地般深沉的平静。

“我不封你为后,因为朕给不了你配得上的封号。”

“你是这个王朝的骨头。”

当夜,乾元殿的烛火,熄灭了。从此,再未彻夜亮起。

而在无人知晓的黎明时分,皇宫最深处、那口早已废弃的古井中,一片新生的、翠绿的笔芽花叶,随着一丝微风,悄然飘落。

它没有沉没,只是静静地漂浮在漆黑如镜的水面上。

像一只永远不会闭上的眼睛。

千里之外,宁心湖畔。

林墨遥望皇城方向,仿佛能看见那盏熄灭的烛火。

她知道,皇帝终于懂了。

可她比他更早明白一件事。

遗忘,比铭记更难。

当一个存在强大到连风都会为她传颂,世人又该如何真正学会“勿念”?

湖心倒映着她的身影,清冷如月。

她的指尖,轻轻捻起一粒来自西岭村的、尚未发芽的笔芽花种子。

这份力量需要一个锚点。

一个……不会被思念淹没的锚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