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系统解锁“历史细节还原”!片场封神(2 / 2)
- “难怪苏总坚持不用流量演员,对道具细节这么较真,这剧想不好看都难!”
- “之前觉得道具能糊弄过去,现在才知道,差一点都不行——汉代和唐代的花纹都能分清,太牛了!”
- “以后咱们做道具,得先找苏总把关,省得闹笑话。”
服装组组长当场让人把错花纹的甲胄运回去修改,道具组则围着苏澈,请教其他兵器的细节——比如弓箭的箭羽该用哪种鸟羽(汉代多用雕羽),盾牌的尺寸该多大(步兵盾高五尺,约115厘米),苏澈都一一解答,还随手画出参考图,附带文物出处。
当天下午,西安文物局的专家刚好来片场视察,看到苏澈画的修改图,又对比了修改后的长矛和甲胄,忍不住赞叹:“你们这道具还原度,比博物馆的复制品还精准!尤其是长矛的重心和甲片的排列,连我们之前都没注意到这么细的细节,苏总真是用心了。”
专家还带来了一本刚出版的《汉代军事文物图录》,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件蟠螭纹甲片实物照片:“你看,和你画的一模一样,连鳞片的数量都对得上——苏总,你要是改行做考古,肯定是顶尖的!”
苏澈笑着接过图录:“都是为了拍好《三国》,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历史。这些细节不是矫情,是对历史的敬畏——咱们不能让观众觉得,汉代的士兵穿的是唐代的甲胄,用的是宋代的兵器。”
傍晚,张师傅特意把修改好的第一把长矛送到苏澈面前。苏澈拿起长矛,掂了掂重量,挥舞了一下——重心刚好在柄前1\/3处,刺击时有力且不发飘。“对了,”苏澈又补充,“矛尖要做钝化处理,但不能太圆,要保留汉代矛尖‘三刃’的形状,这样既安全又真实。”
张师傅连连点头:“记下了!以后每一件道具,我都按您的要求来,保证分毫不差。”
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悄然展开,金色的文字带着成就感:
【检测到宿主使用“历史细节还原”技能,修正《三国》片场道具历史偏差,提升剧组历史还原意识,强化“文化复兴者”专业公信力,触发“细节守护”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扣除点兑换技能,新增点,净减少点)!】
【“跨界破圈,影视崛起”第二阶段任务进度更新:因道具还原度提升,《三国》获“国家历史文化传播项目”推荐,可申请专项文化基金用于文物级道具制作;解锁“文物专家对接”权限(可直接邀请国家级文物专家参与道具审核,确保历史准确性)。】
苏澈关掉光膜,看着夕阳下修改后的兵器和甲胄——长矛立在城墙边,甲胄挂在架上,阳光洒在上面,终于有了历史的厚重感。陈舟导演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以前总说‘细节决定成败’,今天才算真正明白——有你在,《三国》想不封神都难。”
顾琛穿着修改后的刘备甲胄,走到苏澈面前,行了一个汉代的拱手礼:“苏老师,有这样的道具,我演刘备时更有底气了——仿佛真的回到了三国时代,握着真正的汉代长矛,穿着真正的汉代甲胄。”
苏澈笑着点头,目光望向片场远处的桃林——那里的桃花还在开,却因为这些精准的道具,多了几分历史的真实感。他知道,一部好的历史剧,不仅需要好演员、好剧本,更需要这些“看不见的细节”——每一把兵器的重心,每一片甲胄的花纹,都是在“复活”历史,都是在传递文化。
夜色渐深,片场的灯亮了起来,道具组还在忙着修改其他兵器,张师傅的声音在片场回荡:“都仔细点!按苏总画的图来,一点都不能错!”苏澈站在灯光下,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有这样较真的团队,有“历史细节还原”技能的助力,《三国》一定能成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观众推敲的经典,而他的“文娱封神之路”,也会在这些细节的打磨中,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