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童欣历险记(上)(2 / 2)
谢云舟看了童欣一眼,这是这只队伍里,唯一一个真的来采访的人。
“他是这个码头兵站的站长。”谢云舟把童欣举起来的相机按了下去:“不要记录,这些人都是有深厚背景的,咱们可是轻易得罪不得。”
“哼。”侍从温庭玉冷哼一声:“不过是一些地方小官,有什么打紧的。”
“阁下是委员长亲随,这些人对你当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谢云舟在一旁打着圆场:“不过,为了咱们这趟顺利,还是忍耐一时吧。”
温庭玉没说什么,带着自己的随从去一旁整理行李去了。
码头上,兵站站长带着自己的卫兵正大声呵斥着没有钱行贿的难民,逼迫着他们把自己身上所有的有价值的东西都交出来。
一个瘦弱的男子被兵站站长一巴掌打翻在地,本来就虚弱不堪的他倒在地上起不来了,站长的卫兵抬着他就要扔到江里去,他的妻子在一旁苦苦哀求着。
童欣吃力地提着自己大行李箱站在路口,她扶着箱子,感觉到一阵眩晕。
“你怎么了?”温庭玉跑过来献殷勤:“是不是不舒服呀?我早就说,行李让随从拿着就行。”
“这里有医生,我带你去看看吧。”
这个兵站,是第六战区的主要补给据点。
它的运转主要是依靠旧社会的机制,徭役的派发和壮丁的征集维持着这个机构的运转。
但是,这里也有现代中国的曙光在闪耀。
随着童欣往码头东面走去,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抗日标语,墙上也画满了抗日宣传画。
这里的街道与以往大不相同,不再是那些面容麻木、神情疲惫的壮丁们缓缓走过,取而代之的是一支队列整齐、精神抖擞的青年知识分子队伍。他们步伐矫健,歌声嘹亮,那激昂的军歌仿佛能穿透云霄,震撼人心。
这些青年们都是刚刚组建起来的,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准备奔赴前线,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此刻,他们的心中都燃烧着同一个信念——保家卫国!
童欣走在街道上,被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所吸引。当她经过他们身边时,青年们突然起哄起来,纷纷呼喊着让她留下来。童欣很快就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
她微笑着走到队伍中间,与这些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们站在一起。为他们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的童欣,笑容灿烂,而那些青年们,则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温庭玉领着童欣,来到了一栋孤零零的二层小洋楼前。这栋小楼显得有些破旧,周围也没有其他建筑物,给人一种被遗忘的感觉。
走进小楼,里面的布置十分简单,只有几张破旧的桌椅和一些医疗设备。在一个角落里,坐着一名少校军医,他的面容憔悴,双眼布满血丝,显然已经连续工作了很长时间。
“着凉了。”少校军医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他已经疲惫到了极点,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他看了一眼童欣,然后迅速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快速地写了几句话。
“照着方子自己去黑市上买药,我这里已经没有药了。”写完后,他把纸递给了温庭玉,然后又继续埋头处理手头的工作,似乎完全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关注他们。
童欣接过药方的时候,感觉地面震颤了一下。
长长的警报声响起,外面有人大喊:“鬼子空袭。”
童欣被人潮裹挟着,冲出了洋楼。慌乱间,还是谢云舟有经验,拉着童欣跳进了一旁的水沟里,两人顺着水沟跑到了兵站外面。
在这里,童欣刚好可以看到兵站的全景。
此时正是天亮,鬼子的飞机借着晨光的掩护,避过了国军的防空预警系统,直接飞到了兵站上空。
兵站站长早已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而码头此刻却乱作一团,仿佛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而过。
“快把船开出去,开出去!”在这混乱的局面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船老大声嘶力竭地高喊着,试图用他那洪亮的嗓音来唤起人们的注意。他心急如焚,深知如果不能尽快将船只驶离码头,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尽管船老大的呼喊声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出,但他的个人号召力毕竟有限。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人们似乎都失去了方向,各自为政,一时间根本无法有效地组织起足够多的船只。
不过,日军飞机的重点,不是来找一个兵站的麻烦。
他们是来找这里的201师的后勤部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