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人间烟火故事集 > 第142章 黄大狗的亲戚路:一条狗的人情世故

第142章 黄大狗的亲戚路:一条狗的人情世故(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悬着的石头落了地,李根生却鼻子发酸。他想起黄大狗小时候得过场大病,病得奄奄一息,是丈母娘每天守在它身边,一勺一勺地往它嘴里灌药,守了三天三夜,眼睛都没合一下,才把它从死神手里抢回来。这狗大概是记着情,知道丈母娘去看病,特意跑去岳父家等着。

“爸,那您让它回来呗,我们都急坏了。”

“急啥?” 岳父在那头喊,“它在这儿享福呢!昨天你妈带回来的酱肘子,它吃了小半块……”

话没说完,突然听见电话那头传来狗叫,还有岳父的吆喝:“哎哎,你去哪儿?饭还没吃完呢!”

李根生心里咯噔一下:“爸,咋了?”

“这狗邪门了!” 岳父的声音透着惊奇,“我刚跟你说让它回家,它就站起来往外走,拦都拦不住……”

第四节:听懂人话的神犬

中午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院坝里的地面被晒得滚烫,仿佛能把一切都融化。李根生正蹲在灶台前煮面条,锅里的水 “咕噜咕噜” 地翻滚着,白色的水汽蒸腾而上。

突然,他听见院门口传来熟悉的狗刨门声,“哗啦哗啦”,那声音仿佛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焦急的心锁。他手一抖,面条掉了一地。他顾不上这些,箭一般冲出去。

只见黄大狗站在门口,浑身沾满了草籽,像穿了一件奇特的蓑衣。右前腿还缠着根布条,一瘸一拐的,看见他就摇尾巴,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这几天的经历。

“你还知道回来!” 李根生冲过去,想踢它一脚,可脚到了半空又收回来,改成了轻轻摸摸它的脑袋。黄大狗的毛湿漉漉的,带着露水和泥土的味道,耳朵上还沾着片苍耳,狼狈极了。

媳妇从屋里跑出来,一把抱住黄大狗的脖子就哭:“你这死狗,去哪儿了?知不知道我们快急死了!” 狗伸出舌头舔她的手,尾巴摇得更欢了,像是在安慰主人。

吃午饭时,黄大狗蹲在桌下,面前摆着个大碗,里面是香喷喷的肉汤泡饭加半块排骨。李根生边吃边给岳父打电话,想问问到底咋回事。

“说来也怪,” 岳父在那头说,“我接你电话时,黄大狗正趴在我脚边啃骨头。我对着话筒说‘黄大狗,你怎么还不回家?你主人急死了’,话音刚落,它就停下了。” 老爷子笑得直咳嗽,“它歪着头看我,好像听懂了似的,然后叼起地上的布条子(那是你妈给它包扎伤口的),头也不回就走了。”

李根生听得一愣一愣的。黄大狗的右前腿确实有伤,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划的,伤口处还渗着血丝,丈母娘大概是怕它发炎,用布条给包扎了。可它怎么就能听懂人话,还知道顺着路回来?

“爸,它前腿咋伤的?”

“估计是在坟地跟野狗打架弄的,” 岳父说,“那天你妈不在家,它就守在门口,有野狗来捣乱,它就上去咬。我早上开门看见它瘸着腿,旁边躺着只野狗,早跑没影了。”

李根生看着脚边狼吞虎咽的黄大狗,突然想起去年冬天,丈母娘半夜突发心脏病,疼得在床上直打滚。是黄大狗察觉到不对劲,跑到邻居家,把邻居家的灯撞灭了(农村的灯绳都在门口)。邻居出来查看才发现丈母娘的情况,赶紧叫了救护车,这才救了丈母娘一命。

“这狗通人性啊。” 媳妇擦着眼泪说,“比有些人还懂事。”

下午,李根生带着黄大狗去兽医站换药。兽医老王检查伤口时啧啧称奇:“这伤口处理得挺专业啊,还知道用布条包扎,不是一般狗能享受到的待遇。”

黄大狗大概是听懂了表扬,尾巴在地上扫来扫去,把老王掉在地上的听诊器都扫到了门外。老王直乐:“这狗成精了,知道我夸它呢。”

回家的路上,黄大狗突然挣脱绳子,往河滩的方向跑。李根生追上去,看见它正叼着个破皮球往回跑 —— 那是丈母娘给它买的玩具,上次去大概是忘在那儿了。

“你还惦记着你的球呢?” 李根生笑着骂了句,心里却暖暖的。这狗不光记着人的好,连自己的东西都记得清楚。

第五节:走亲戚的学问

黄大狗伤好后,走亲戚的频率更高了。有时李根生早上起来,习惯性地往狗窝里一看,发现空着,不用问,准是去丈母娘家了。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乡间小路上,黄大狗会踩着那金色的光芒回来,嘴里有时叼着根骨头,那骨头泛着诱人的油光;有时是片玉米叶,翠绿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给家里带的 “礼物”。

“这狗成精了,知道串亲戚得带伴手礼。” 二大爷蹲在墙根下,吧嗒着旱烟,看着黄大狗叼着个野鸡蛋从面前经过,笑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比你这当女婿的还懂事,你丈母娘没白疼它。” 二大爷的话让李根生一时语塞,他佯装嗔怒地瞪了二大爷一眼,“二大爷,您就别打趣我了,我对丈母娘也上心着呢。” 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不得不承认,黄大狗在走亲戚这件事上,确实有着独特的 “智慧” 和真挚的情感。

有一回,李根生去丈母娘家,刚一进门就察觉到气氛不对。小舅子气鼓鼓地坐在堂屋,丈母娘王秀莲则在一旁抹着眼泪,看到李根生进来,王秀莲委屈地诉说着小舅子的不是。原来,小舅子觉得丈母娘偏心,把攒的钱都给了女儿(也就是李根生媳妇),心里越想越气,忍不住就跟丈母娘吵了起来。

李根生正想着如何劝解,只见黄大狗突然从角落里冲了出来,径直奔向小舅子放在桌角的烟盒。它一口叼住烟盒,扭头就往灶膛跑去,“噗通” 一声,烟盒被它丢进了熊熊燃烧的灶火中。小舅子先是一愣,紧接着哭笑不得,丈母娘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忘了哭泣。

“你看你看,” 王秀莲指着狗说道,“连狗都知道你这烟钱不该花!你整天抽烟,对身体不好,还浪费钱。” 小舅子被逗笑了,原本紧绷的脸瞬间松弛下来,别扭也随之烟消云散。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睦,黄大狗则得意洋洋地摇着尾巴,在众人脚边蹭来蹭去。

秋收的时候,田野里一片金黄,饱满的花生在土里等待着人们的收获。王秀莲扛着锄头去地里收花生,黄大狗像个忠诚的小跟班,一路小跑跟在后面。到了地里,老太太在前面弯着腰,一锄头一锄头地刨着花生,黄大狗也没闲着,它学着老太太的样子,用爪子在土里扒拉着。你还别说,还真让它扒出了不少漏网的花生。

中午吃饭的时候,王秀莲特意给黄大狗倒了半碗白酒。在农村,老人们常说狗喝了酒能驱虫。黄大狗先是嗅了嗅,然后伸出舌头舔了舔,大概觉得味道还不错,竟一口一口地舔着喝了起来。喝完之后,它打了个响亮的酒嗝,逗得老太太哈哈大笑,直夸它是个聪明的家伙。

“这狗啊,比我那几个孙子还贴心。” 王秀莲一边摸着黄大狗的脑袋,一边感慨地说,“知道我一个人在家闷,常来看看我。” 黄大狗似乎听懂了老太太的话,舒服地眯起眼睛,喉咙里发出惬意的呼噜声。

有天夜里,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在屋顶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李根生正睡在梦乡中,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狗叫声吵醒。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披衣出门查看。只见黄大狗站在院坝里,全身被雨水淋得湿透,毛紧紧地贴在身上,显得格外狼狈。但它却对着河西的方向狂叫不止,还时不时用爪子用力地扒着门,一副焦急万分的样子。

李根生心里 “咯噔” 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来不及多想,赶紧跑回屋里给丈母娘家打电话,电话 “嘟嘟” 地响了好几声,却没人接听。他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顾不上这恶劣的天气,骑着摩托车就冲进了雨幕中。

一路上,狂风呼啸,雨水像子弹一样打在他的脸上,生疼生疼的。但李根生顾不上这些,心里只想着丈母娘会不会出什么事。终于,他赶到了丈母娘家,推开门,屋里漆黑一片,寂静得让人害怕。他摸索着打开灯,发现王秀莲正躺在炕上,脸色通红,浑身滚烫,像是发着高烧,手机也掉在了地上。

李根生心急如焚,他顾不上擦拭脸上的雨水,赶紧把王秀莲背起来,冲进雨中,将她放在摩托车后座上,飞速往医院赶去。一路上,黄大狗紧紧地跟在车后,在泥泞的道路上拼命奔跑,时不时发出焦急的叫声。到了医院,李根生忙着挂号、找医生,黄大狗则守在病房门口,一步都不肯离开。

在医院的这几天,黄大狗一直守在丈母娘的病床边,不吃不喝,眼神中满是担忧。直到丈母娘病情好转,它才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出院那天,阳光明媚,王秀莲抱着黄大狗的脖子,满是感激地说:“我的大外孙啊,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我这把老骨头说不定就交代了。” 黄大狗舔着她的脸,尾巴摇得像朵盛开的花,仿佛在回应着老太太的夸赞。

从那以后,黄大狗在村里彻底出了名。有人说它是神犬,能听懂人话,预知危险;有人说它是通了灵性,知道报恩。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对它称赞有加,时常有人拿些好吃的来逗它。

李根生却觉得,这狗哪有那么神,它不过是记着谁对它好,知道该去看看惦记的人罢了。就像那天,夕阳西下,余晖将大地染成了橙红色。黄大狗又摇着尾巴,踏上了去丈母娘家的路。李根生站在院门口望着,黄大狗那身黄毛在夕阳下闪闪发亮,走几步就回头看看,像是在说 “我走了啊,过两天回来”。

二大爷不知何时又蹲在了石碾子旁,吧嗒着旱烟,看着黄大狗远去的身影,把旱烟袋在石碾子上磕了磕,笑着说:“你看这狗,走亲戚比人还懂规矩。”

李根生笑了,他望着黄大狗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明白,所谓人情世故,其实很简单 —— 你对我好,我记在心里,有空常来看看,带点不值钱的心意,就够了。黄大狗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用它的行动把这点做得比谁都好。

夕阳把黄大狗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条通往丈母娘家的小路,被它踩出了一串浅浅的脚印,像一串省略号,连接着两家人的牵挂,也见证着黄大狗那质朴而又真挚的 “亲戚路”。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黄大狗的故事还在继续,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那份温暖而又深厚的情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