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身世余波,神秘粉丝现(1 / 2)
天刚亮,窗外的光线照进房间,我睁开眼,盯着天花板看了几秒。昨晚的事像一层薄雾浮在脑子里,不重,但挥不散。我坐起来,把被子叠好,走到书桌前打开笔记本。那页写着歌词的纸还在,边缘有点卷了。
厨房传来锅铲碰锅底的声音,接着是陈静姝喊我吃饭。我应了一声,换上拖鞋走出去。
饭桌上摆着粥和小菜,姜卫国已经坐在那儿喝汤。他抬头看我,“睡得还好?”
我点头,在他旁边坐下。
“昨天说那些话,心里是不是轻松点了?”陈静姝把一碗粥放在我面前。
“嗯。”我说,“你们肯听我说完,我就觉得踏实了。”
关毅从阳台进来,手里拿着我的外套。他昨晚留宿了,说是怕我情绪还没稳住。他把衣服挂回门后,走过来坐下。
“今天有什么安排?”他问。
“没定。”我舀了一勺粥,“可能去趟墓园,想看看能不能录点环境音,用在新歌里。”
他点头,“我陪你。”
我没拒绝。他知道我在想什么,也不多问。
吃完饭,我收拾碗筷,陈静姝拦住我,“你去休息会儿,这些我来。”
我笑了笑,没坚持。经过客厅时,姜卫国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温和。那种感觉我没说出口,但我知道,他们是真的把我当女儿,不是因为血缘,是因为二十多年的每一天。
回到房间,我翻开笔记本,写下几个词。笔尖停顿了一下,又划掉。总觉得还差一点火候,唱不出来。
第二天一早,我下楼取报纸。信箱里没有报纸,只有一封信。白色信封,没有署名,字迹工整。我拿出来,回屋拆开。
里面是一张卡片,上面印着一行小字:“你的声音,让我想起有人曾为我唱歌。”背面手写了一句:“支持你,别停下。”
还有一样东西掉了出来——一个铜质的小风铃,巴掌大,样式旧,像是手工做的。我拿起来轻轻晃了晃,声音很轻,不刺耳,像风吹过屋檐。
我盯着看了很久。
中午吃饭时,我把信和风铃放在桌上。陈静姝看了一眼,“谁寄的?”
“不知道。”我说,“没写名字。”
姜卫国拿起风铃看了看,“这做工,像是老手艺,现在不多见了。”
关毅皱了眉,“最近你刚公开身世的事,媒体也在跟。这种匿名信,不能大意。”
我明白他的意思,“可这不像威胁,反而……挺暖的。”
“暖不代表安全。”他语气沉了些,“有人知道你的情绪节点,特意挑这时候出现,太巧了。”
我低头看着卡片,“可如果真是恶意,为什么送这个?它不值钱,也没别的信息。”
“也许就是想靠近你。”关毅看着我,“你要小心,别被人利用感情。”
我没再争。我知道他是为我好。可我心里清楚,这封信不一样。它没有追问我的过去,也没有要求回应,只是静静地递来一句话,一个声音。
晚上我坐在书桌前,把风铃放在笔记本旁边。灯光照在铜片上,反射出一小块光斑,落在墙上微微晃动。我伸手碰了它一下,叮的一声,短促而干净。
第三天早上,我又去信箱看了看。还是没有报纸,但信封又出现了。一样的白纸,一样工整的字。我带回房间,拆开。
这次只有一句话:“你不是一个人在听风。”
没有落款,也没有礼物。
我盯着那行字,心跳快了一拍。这句话像在回应我。我最近总喜欢开着窗,听外面的风穿过树梢的声音,还录了几段,打算剪进副歌部分。这人怎么知道?
我拿出手机,翻出前几天录的音频,重新听了一遍。背景里确实有风声,还有远处小孩跑过的声音。我没在意这些细节,可有人听了进去。
下午关毅来了,我让他看了第二封信。他看完,脸色比昨天更沉。
“两次时间间隔太短,手法一致,说明对方在观察你的反应。”
“你觉得是谁?”我问。
“不清楚。但能连续两天投递,应该住在附近。”
我摇头,“可这里是我家楼下,外人不会随便进出小区。”
“那就更危险。”他说,“说明对方对你生活规律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