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85章 新政成效,国力井喷

第385章 新政成效,国力井喷(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建安十九年,春。凛冬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竟陵城内外却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景象。这生机,并非仅仅源于季节的轮转,更源于一股由内而外、沛然勃发的强大活力,它源自深耕不辍的新政,源自日夜不息的工坊,源自格物院内跳跃的思维火花,最终汇聚成一股肉眼可见的、名为“国力”的洪流。

林凡立于丞相府最高的观星阁上,手中并非握着军报或密信,而是一份由徐庶主持编纂、厚达数十页的《建安十八年岁入及府库稽核总录》。上面的数字,即便是他早有心理准备,细细看来,依旧感到心潮澎湃。

“元直,这些数字……可都核实无误?”林凡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目光从卷宗上抬起,望向身旁气度愈发沉凝的徐庶。

徐庶脸上带着一种夙夜辛劳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振奋与笃定。他拱手道:“回主公,属下与邓伯苗、及府库各级佐吏反复核验三遍,绝无差错!去岁,因与江东战事及后续赔款,加之新政全面铺开,投入巨大,府库一度堪堪持平。然自去岁秋收至今,各项收入井喷,如今库藏之丰,远超刘表治荆州鼎盛之时数倍!即便支撑一场倾国大战,亦可维持一年以上而无虑!”

林凡深吸一口气,将卷宗轻轻放在栏杆上,远眺着这座属于他的城池。晨曦洒落,为竟陵镀上一层金边,城中纵横的街道车水马龙,城西工坊区上空蒸汽氤氲,更远处,隐约可见广袤田野间农夫忙碌的身影。

“走,”林凡转身,语气中带着一种亲证奇迹的期待,“元直,随我去看看,这数字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

**工坊林立,流水不息**

林凡与徐庶并未惊动太多人,只带了少数侍卫,换上便服,首先来到了城西工坊区。

与一年前相比,这里的规模扩大了何止一倍!高耸的烟囱如同森林般矗立,巨大的水轮在专门开凿的水渠带动下轰隆作响,为诸多工坊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空气中弥漫着煤炭、金属、皮革与油漆混合的独特气味,虽有些呛人,却代表着蓬勃的生产力。

他们首先进入了最大的“元戎弩”制造工坊。与最初的手工作坊模式截然不同,这里已然形成了一条高度标准化的流水线。匠人们各司其职,有的专门用新式“水力镟床”加工弩臂,确保粗细弧度完全一致;有的在特定夹具上安装精钢弩机,严丝合缝;有的负责校验望山与弩弦张力;最后还有专人进行整体测试。

“主公,徐长史。”负责此处的工坊大监见到二人,连忙上前行礼,脸上洋溢着自豪,“自全面推行‘标准化’与这流水作业法,加之格物院提供的量角规、圆矩等精密工具,如今‘元戎弩’日产已稳定在一百二十具!良品率高达九成五!而且所有部件通用,战场上损坏,可迅速拆换,后勤压力大减!”

林凡拿起一具刚刚下线的弩机,入手沉实,机括咬合清脆,做工远超这个时代任何同类产品。他满意地点点头:“工匠待遇如何?”

大监连忙道:“按主公定下的新规,依产量与质量评定‘工分’,换取钱粮布帛,优异者更有田宅赏赐,子弟可优先入官学。如今匠人们干劲十足,还有不少人自发琢磨改进工艺呢!”

离开弩坊,他们又参观了新建的“民用工坊区”。这里同样忙碌,水力带动的织机哗哗作响,效率远超手工织布;新式的曲辕犁、耧车等铁制农具正在批量生产;甚至还有专门烧制琉璃、玻璃器皿的窑厂,以及利用新法提纯的白糖、精盐作坊。

“主公,这些民用之物,不仅供应内部,更通过交州海路与西凉商路,远销四方,利润极其丰厚!尤其是这白糖、琉璃,在北方与西域,价比黄金!”徐庶指着堆积如山的货品介绍道,“去岁商贸赋税,已占岁入三成,仅次于田赋!”

林凡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了然。工坊的爆发,不仅提供了精良的军械,更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反哺着整个竟陵体系。

**农桑丰稔,仓廪实实**

离开工坊区,林凡一行人又策马来到竟陵城外的乡野。

时值春耕,广阔的田野上却不见往年人畜疲惫、效率低下的景象。大量的曲辕犁在耕牛的牵引下,轻松地翻开沉睡一冬的土地,深度和效率远非旧式直辕犁可比。更有甚者,在一些试点区域,出现了由骡马牵引、带有铁制犁铧的“代耕架”,效率更高。

田间地头,老农们脸上大多带着轻松与期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