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投石问路,提案被拒(2 / 2)
“金鸡百花奖的改革,这些年也断断续续有人提,但牵涉面广,阻力不小。”
“不过,既然问题摆在这里,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认真研究一下。”
成龙随后也补充道:“是啊,尤其是提升专业性和公信力,这是奖项的生命线,我认为陆羽说的很有道理。”
李雪健和成龙这两位与陆羽关系较好的主席相继发言表示支持,然而,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一直沉默的陈凯歌抬起了眼皮,目光平淡地扫过陆羽,然后看向主持会议的李前宽等人,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淡然。
“我认为,目前讨论金鸡百花奖的大幅改革,时机并不成熟。”
“华夏电影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
“奖项只是对成果的一种肯定形式,不应本末倒置,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奖项机制的争论上,反而可能分散了创作的注意力。”
“金鸡奖的专业性,百花奖的群众基础,是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和发扬的,而不是轻易去否定和改变。”
他的话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核心意思很明确,反对改革,维持现状。
而且,他以大导演的身份强调“创作本位”,轻易就将陆羽的建议推到了“不务正业”的边缘。
陈凯歌的表态,仿佛一个信号,让另外几位本就持保守态度的人更加坚定了立场。
他们纷纷发言,内容无外乎“稳定压倒一切”、“特色不能丢”、“需要从长计议”等等。
陆羽冷静地听着,他没有急于反驳。
他深知,在这种级别的会议上,资历、人脉和固有的观念,有时候比道理本身更有力量。
陈凯歌等人代表的,正是影协内部那股强大的守旧势力。
他们习惯于现有的格局和利益分配,对任何可能触动现有秩序的变革都抱有天然的警惕和抵触。
陆羽非常清楚,尽管他凭借辉煌的成绩和下层声望成功跻身副主席行列。
但在影协这个更看重资历、辈分和人际关系平衡的上层建筑内,他依然是一个新人,一个闯入者。
他的话语权,还不足以在涉及深层次利益和观念的问题上,一锤定音。
最终,关于成立金鸡百花奖改革研讨小组的提议,在明显的分歧下,未能形成决议。
李前宽见状,也只能打了个圆场。
“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看法,这也是正常的。”
“这样吧,这个问题我们先记录下来,以后找机会再议,当前,我们还是先集中精力落实大会确定的各项常规工作任务。”
小会在一片看似和谐,实则暗流涌动的气氛中结束。
离开餐厅,坐进车里,陆羽看着窗外流光溢彩却冰冷彻骨的北京夜景,眼神深邃。
这次小小的挫败,并未让他感到气馁,这本来就只是他的一次试探。
基层和市场,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但庙堂之高,光有资本和声望还不够,还需要时间,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自己人’,需要一步步将新生代的力量,注入到这僵化的肌体之中。
改革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他有的是时间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