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我成了最有钱的公务员 > 第429章 一昆又来了

第429章 一昆又来了(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调研名单里,重点标注了城北工业园区和规划中的智能制造产业园。

调研车队抵达工业园区时,李毅飞率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在门口迎接。

两人握手,面带微笑,镜头前一片和谐。

“毅飞书记,我们又见面了。”刘一昆笑容热络,手上力道不轻,“工真市在你手里,真是旧貌换新颜啊。”

“一昆主任过奖,我们只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做了一些探索。”李毅飞淡然回应。

调研过程中,刘一昆展现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

他不再像周副省长那样绕着圈子批评,而是直接切入技术细节。

在园区规划沙盘前,他指着紧邻水源保护区的一块预留地说:

“这块地,区位优势多明显!我听说之前有个投资七十亿的高端生物医药项目,就是因为离水源地稍微近了点,环评卡住了?

太可惜了!这种科技含量高、污染风险可控的项目,我们应该积极争取,帮助企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一拒了之嘛!

发改委可以牵头组织专家,进行更科学的评估。”

随行的省发改委资环处处长立刻点头附和。

李毅飞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对身边的市环保局长示意。

局长上前一步,熟练地调出电子地图和相关数据:“刘主任,这块地确实敏感。

根据我们最新的环境承载力和地下水流向模型分析,即便项目本身污染可控,但其配套的物流、人员聚集带来的环境风险叠加,仍可能对水源保护区造成潜在威胁。

我们正在引导投资方考察另一块更合适的工业用地。”

刘一昆不置可否,转而看向李毅飞:“毅飞书记,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为了战略性的产业布局,需要一点魄力和担当。

省里对重大项目的落地有时限考核,工真市作为先进,要带头啊。”

李毅飞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一昆主任,工真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

守住环保底线,就是对长远发展最大的担当。你说的那个生物医药项目,我们正在积极对接,帮助他们选址落户到更符合规划的园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环境风险可控。

这同样需要魄力,是排除万难寻找最优解的魄力。”

刘一昆盯着李毅飞,眼神锐利了几分。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对手,不仅原则性强,应对也如此老练周全,不留破绽。

随后在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座谈会上,刘一昆试图将话题引向“政策灵活性”,暗示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宽松的劳动保障和税收政策。

然而,在场的几位企业负责人发言却出乎他的预料。

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直言:“刘主任,说实话,我们选择工真,看重的就是这里规范的营商环境和稳定的政策预期。

政府守信用、讲规则,我们才敢做长期投入。

如果为了短期利益破坏规则,反而让我们心里没底。”

另一位从沿海回来的企业家补充:“是啊,李书记推动的‘人才安居工程’,解决了我们核心员工的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这比单纯的税收优惠更有吸引力!”

座谈会几乎成了对工真市营商环境的现场表扬会。刘一昆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调研结束前的简短交流中,刘一昆不再掩饰:“毅飞书记,你的这套打法,很独特。但是,发展速度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

省里对各地市的考核,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数量,这些都是硬指标。

希望工真市不要掉队。”

李毅飞迎着他的目光,平静回应:“一昆主任,工真市追求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速,是老百姓能感受到实惠的发展。

我们会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全力冲刺,争取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答卷。”

送走刘一昆,赵永辉走到李毅飞身边,低声道:“书记,来者不善啊。他这是要把工真架在火上烤。”

李毅飞望着远去的车队,眼神深邃:“他不是要把我们架在火上烤,他是想让我们自己把发展的方向盘交出去。

可惜,工真市的路,只能由工真人民自己来走。”

李毅飞转身,对赵永辉和其他干部说:“加快我们自己的项目进度,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

同时,把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坚持的发展理念,系统地、有策略地向省委省政府汇报。

真理越辩越明,我们不怕比较,也不怕竞争。”

夜色降临,李毅飞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

他在准备一份报告,一份关于工真市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度思考和战略规划。

与刘一昆的这场较量,关乎的不仅仅是个人得失,更是一种发展道路的选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