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2 / 2)
宝钗说:“你又在随便说人家坏话了。你怎么就知道他也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宝玉解释道:“他说了半天,都没讲出什么能让人明心见性的话来,只是一味地谈论文章、经济,还有忠孝之类的。这样的人,不是追求功名利禄是什么?只可惜他也长了一副这样的相貌。我想,有了他这样的,我宁愿不要我这副相貌了。”
宝钗见他又在说些痴话,便说道:“你真是说些让人发笑的话,这相貌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呢?况且人家说的话都是正理,作为一个男人,本来就应该立身扬名的。哪像你,只知道儿女情长。不说自己没有刚烈之气,反倒说人家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宝玉本来听了甄宝玉的话就已经很不耐烦了,现在又被宝钗一顿抢白,心里更加不高兴。他闷闷不乐,昏昏沉沉,不知不觉间旧病又犯了,只是傻笑,一句话也不说。宝钗不知道他怎么了,还以为自己说错了话,他是在冷笑,所以也没去理他。
谁知道那天宝玉就有些神情呆滞了,袭人等人逗他,他也不说话。过了一夜,第二天起来,还是一副发呆的样子,简直和之前生病时一模一样。
有一天,王夫人得知惜春坚决要绞断头发出家为尼,尤氏没能拦住她。看着惜春那副决绝的样子,仿佛若是不依从她,她便要自杀一般。虽然白天黑夜都派人守着她,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王夫人便把这事告诉了贾政。
贾政听后,长叹一声,气得直跺脚,说道:“东府里到底干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竟然闹到了这种地步!”
他随即把贾蓉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让他去跟他母亲说:“务必好好劝解劝解她。若是她执意要这样,那她就不再是我们家的姑娘了。”
哪知道,尤氏去劝解惜春,结果反而更糟。惜春更加坚定了寻死的念头,说道:“身为女孩儿,终究不能一辈子都待在家里。若是像二姐姐那样,反倒让老爷、太太们操心,而且最终还死了。如今,你们就当我死了吧,放我出家去,让我清清静静地过一辈子,这就是疼爱我了。况且我又不出门,栊翠庵原本就是咱们家的基址,我就在那里修行。我在那里有什么事,你们也能照应得到。现在妙玉的当家的还在那里。你们若是依了我,那我就算是得偿所愿了;若是不依我,我也没办法,只有一死了之。若是我能遂了自己的心愿,等哥哥回来,我会跟他说,这不是你们逼我的;若是我死了,未免哥哥回来,反而怪罪你们不容我。”
尤氏原本就跟惜春关系不好,但听了她这番话,也觉得似乎有些道理,只好去回禀王夫人。
王夫人已经来到宝钗的住处,一见到宝玉神情恍惚、魂不守舍的样子,心里顿时慌了神,赶忙对袭人说:“你们也太不上心了,二爷病成这样,也不赶紧来跟我说一声。”
袭人解释道:“二爷这病向来是时好时坏的。他每天都去太太那里请安,一直都好好的,就今天突然有些糊涂了。二奶奶本来正打算去跟太太禀报,就是怕太太嫌我们大惊小怪。”
宝玉听到王夫人在责怪她们,心里一下子清醒了许多,担心她们会因此受委屈,便赶忙说道:“太太别担心,我没什么大病,就是心里觉得有点闷闷的。”
王夫人说道:“你这病根儿一直都有,早点跟我说,我好请大夫来给你瞧瞧,吃几剂药,看看能不能好。要是再像上次丢玉那时候那样,可就麻烦了。”
宝玉说道:“太太要是不放心,就叫个人来给我瞧瞧,我就吃药。”
王夫人于是吩咐丫头出去传话请大夫。她这一颗心全在宝玉身上,把惜春的事给忘了。过了一会儿,大夫来了,给宝玉看了病,开了药方。宝玉服了药后,王夫人这才回去。
过了几天,宝玉的状况愈发糟糕,整个人变得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甚至连饭都吃不下。这可把大家急坏了,一个个心急如焚,却又毫无办法。
偏偏这个时候,家里又正忙着脱孝,诸多事务缠身,府里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根本腾不出人手来好好照料宝玉。无奈之下,只好把贾芸叫来,让他帮忙照应大夫。
贾琏家里同样没什么得力的人手。没办法,只好请了王仁过来,让他在外面帮忙料理一些杂事。
那巧姐儿因为日夜思念去世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哭个不停,时间一长,身体也扛不住了,生病卧床。
如此一来,荣国府里乱成了一锅粥,每个人都忙得晕头转向,整个府里闹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
一天,宝玉服丧期满,王夫人亲自前来探望宝玉。只见宝玉昏迷不醒,众人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完全没了主意。王夫人一边哭着,一边对贾政说:“大夫已经回过话了,不肯开药方,让我们只好准备后事了。”贾政听了,连连叹气,只得亲自前来查看,见宝玉的情形果然十分不妙,便又吩咐贾琏去处理。
贾琏不敢违抗,只得叫人去安排。可手头资金短缺,正为此发愁时,突然有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喊道:“二爷,不好了!又有麻烦事找上门来了!”
贾琏不知发生了何事,这一惊非同小可,瞪大眼睛问道:“什么事?”
那小厮说道:“门口来了个和尚,手里拿着二爷之前丢失的那块玉,说要一万两赏银。”
贾琏一听,照着小厮的脸就啐了一口,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这么慌张!之前那假玉的事儿你不知道吗?就算这是真的,现在人都要不行了,还要这玉有什么用!”
小厮说道:“奴才也跟和尚这么说了,可那和尚说只要给银子就行。”
话音刚落,又听见外面嚷嚷着跑进来一个人说:“这和尚撒起野来,自己闯进来了,众人拦都拦不住。”
贾琏说道:“哪有这样怪异的事?你们还不快把他打出去!”
众人正闹着,贾政听到了,也没了主意了。这时,里面又传来哭声,说道:“宝二爷情况不好了!”
贾政越发着急起来。只见那和尚大声嚷道:“要保他的命就拿银子来!”
贾政忽然想起:“之前宝玉的病就是和尚治好的,这会儿和尚来了,说不定有救。可要是这玉是真的,他索要银子,该怎么办呢?”想了一会儿,贾政决定:“姑且先别管银子的事,要是宝玉果真能好起来,到时候再说。”
贾政派人去请,那和尚竟已自行进来了。他既不施礼,也不答话,径直就往里面冲。
贾琏急忙拉住他,说道:“里面都是女眷,你这野和尚乱跑什么!”
和尚却道:“再晚就来不及救了!”
贾琏急得一边往里走,一边大声嚷嚷:“里面的人别哭了,和尚进来了!”
王夫人等人正哭得伤心,哪里顾得上听他说什么。贾琏走近后又大声喊了几声,王夫人等人这才回过神来,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和尚,顿时吓了一跳,想躲也来不及了。
那和尚径直走到宝玉的炕前,宝钗赶紧避到一旁,袭人见王夫人还站在那里,不敢擅自走开。只见那和尚说道:“各位施主,我是来送玉的。”说着,便将那块玉举在手中,说道:“快把银子拿出来!我好救他。”
王夫人等人惊慌失措,也顾不上分辨真假,连忙说道:“只要能救活人,银子自然少不了你的。”
那和尚笑道:“那就快拿来!”
王夫人道:“你放心,无论如何我们都能筹到银子。”
和尚听了哈哈大笑,手拿着玉在宝玉耳边喊道:“宝玉,宝玉!你的宝玉回来了。”
说完这句话,王夫人等人只见宝玉眼睛微微睁开。袭人惊喜地说道:“好了!”
宝玉缓缓睁开眼,问道:“在哪里呢?”
那和尚将玉递到他手中。宝玉先前紧紧攥着,后来慢慢松开手,将玉放在眼前仔细端详,说道:“嗳呀,真是久违了!”
里里外外的人都高兴得念起佛来,连宝钗也顾不上有和尚在场了。贾琏也走过来一看,果然见宝玉苏醒过来,心中一喜,急忙躲了出去。
那和尚什么话也没说,快步上前拉住贾琏就往别处跑。贾琏没办法,只能跟着他走。
到了前厅,贾琏赶忙把这事儿告诉贾政。贾政听了,心里十分高兴,立刻上前给和尚施礼,连连叩谢。
和尚也还了礼,然后坐下。
贾琏心下狐疑:“这和尚肯定是要了银子才会走。”
贾政仔细端详了一下这个和尚,发现他并非之前见过的那个,于是便问道:“不知大师来自哪座宝刹?法号是什么?这块玉是从哪里得来的?怎么我家小儿一见到这玉就会活过来了呢?”
那和尚微微一笑,说道:“这些我也不知道,你们只要拿出一万两银子来就行了。”
贾政见这和尚言谈举止有些粗鲁,也不敢轻易得罪,便回答说:“银子我们有。”
和尚说:“有就快点拿来,我要走了。”
贾政说:“请稍坐片刻,我进去看看情况。”
和尚说:“你去吧,不过要快点出来才好。”
贾政果真进了屋,也来不及跟旁人打招呼,径直走到宝玉的炕前。宝玉一看是父亲来了,想要挣扎着爬起来,无奈身体太过虚弱,怎么也起不来。
王夫人赶忙按住他,说道:“别乱动。”
宝玉笑着,拿起那块玉递给贾政看,说道:“宝玉来了。”
贾政匆匆扫了一眼,心里明白这事背后定有缘故,但也没仔细端详,便转头对王夫人说:“宝玉已经好转了。那赏银的事,咱们怎么安排?”
王夫人说道:“把我所有的家当都变卖了给他作赏银就是了。”
宝玉说道:“只怕那和尚要的不是银子吧。”
贾政点了点头,说道:“我也觉得这事儿有些蹊跷,可他一口一个地只要银子。”
王夫人说道:“老爷先出去,先稳住那和尚,咱们再慢慢商量。”
贾政从屋里出来后,宝玉就嚷嚷着自己饿了,他先喝了一碗粥,之后还说想要吃饭。婆子们听他这么说,果然就端来了饭。
可王夫人心里还是有些顾虑,不敢让他吃。宝玉见状,赶忙说道:“没事的,我已经好了。”说着,他便趴在床上吃了一碗饭。慢慢地,他的精神头果然好起来了,还要坐起来。
这时,麝月走上前去,轻轻地将他扶起。她心里正为宝玉好转而高兴,一时没管住嘴,说道:“这玉可真是个宝贝!刚瞧见没一会儿,人就好了。幸好当初没把它给砸坏了!”
宝玉听了麝月这话,脸色瞬间就变了。他一下子把身上的玉撂到一边,身子往后猛地一仰。众人顿时惊慌失措,不知道宝玉这一番举动后是死是活,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