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丁元英:五美倒追,扶贫狂卷万亿 > 第193章 回归

第193章 回归(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冯世杰狠狠瞪了一眼冯强,也没说话,他觉得此事不用多说。

冯强最终坐下,低声道:“……我不是想不通。我只是怕,怕又是一场空。”

“我也怕。”丁元英说,“但我更怕的,是明知有机会改变命运,却因恐惧而退缩。我们不保证成功,但我们可以保证——每一分钱都透明,每一项决策都公开,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

他翻开文件最后一页:“这是联营协议草案,大家可以提意见。三天后表决。同意者签字,不同意者,也可选择退出。但一旦加入,就必须遵守规则。”

会议结束时,阳光斜照进窗棂,尘埃在光柱中飞舞。芮小丹走在村道上,身旁跟着几个年轻女工,她们刚从古城职校培训回来,脸上还带着怯生生的笑容。

“芮姐,我们真能学会造汽车?”一个叫春梅的女孩小声问。

“怎么不能?”芮小丹笑着反问,“你们会做瓷砖、会装音箱,难道螺丝都不会拧?”

“可那是汽车啊……电视里都是大厂在做,我们……”

“我们怎么了?”芮小丹停下脚步,“王庙村的人,就注定只能修水管、搬砖头?谁规定了命运的上限?是户口本,还是别人的看法?”

女孩们怔住,继而低下头,仿佛在咀嚼这句话的重量。

芮小丹望向不远处的汽车厂,那是汽车厂总装车间的最长最大的生产线。

……混凝土泵车轰鸣着,将灰色的浆液注入模板。她忽然想起第一次走进王庙村的情景:泥路、破屋、孩子们赤脚奔跑在碎石上。那时她以为,扶贫不过是修条路、建个厂。

如今她才明白,真正的扶贫,是重建信念。

当晚,丁元英收到一封邮件。发件人是德国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亚太总监,附件是一份合作意向书:愿意以三年账期支持王庙汽车厂首批订单,并派遣两名工程师驻场指导。

他盯着屏幕良久,终于回复:“感谢信任。但我们不接受施舍式的长期账期。可否改为:前30%预付,70%货到检测合格后30日内结清?同时,我们愿签订技术转让备忘录,未来在本土化研发上深度合作。”

发送后,他合上电脑,走到阳台。月光洒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上,枝影叠加。

芮小丹端着两杯热茶走来,递给他一杯。

“德国那边回信了?”她问。

“嗯。他们愿意让步,但仍有疑虑。”丁元英抿了一口茶,“毕竟,没人相信一个山村能造出合规的整车。”

“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芮小丹望着夜空,“等第一辆样车下线,我们办一场发布会。不在北京上海,就在王庙村的晒谷场上。请媒体,请专家,请所有曾怀疑过我们的人。”

丁元英侧头看她,眼中难得浮起一丝笑意:“你越来越有企业家的架势了。”

“还不是跟你学的。”她轻笑,“冷峻、理性、不讲情面。”

“但我缺一样东西。”他说。

“什么?”

“你有的——温度。”

芮小丹怔了怔,随即低头一笑,没说话。

几天后,联营协议表决通过。87名村民代表签字画押,占总数93%。格律诗厂率先调拨五名技术骨干支援汽车厂;瓷砖厂主动提出,将本月利润的20%注入联合资金池;就连村小学也组织学生写信,寄给未来的“王庙牌”汽车车主,信中稚嫩地写着:“叔叔阿姨,我们的车是用心造的,请您相信我们。”

春雷响起的那个清晨,汽车厂主体结构封顶。丁元英和芮小丹站在塔吊之下,看着红色的横幅徐徐展开:“自力更生,产业兴村”。

没有香槟,没有剪彩,只有村民们自发带来的锣鼓与鞭炮。老支书冯坚颤巍巍地念完贺词,忽然转向丁元英,深深鞠了一躬。

“丁先生,您是救世主。但您让我们相信,人可以靠自己站起来。”

丁元英扶住老人,久久未语。

他知道,这条路才刚刚开始。资本的考验、市场的冷眼、内部的摩擦,都还在前方等着。但他也清楚,当一群曾被遗忘的人开始相信自己值得被尊重时,奇迹就有了生根的土壤。

雨停了。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如金瀑倾泻,照亮了整个工业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