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星辰与你相约 > 第485章 麦秸IP的远方回响

第485章 麦秸IP的远方回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深秋的清晨,麦香村的快递点比往常热闹。三个印着麦秸结LoGo的大纸箱堆在门口,快递员正扫码录入信息,面单上的地址一栏写着“上海市静安区”“广州市天河区”“北京市朝阳区”,寄件人是“麦香村手作工坊”。

“小陈,这又是发往大城市的?”王大伯背着锄头路过,看着纸箱上印的麦秸孔雀图案,忍不住停下脚步。

陈阳正在核对订单,闻言点头:“是啊大伯,这是给三家文创店发的货,有麦秸灯笼,还有跟豆腐坊、竹编铺搭的组合礼盒。”他指着面单上的备注,“你看,上海那家店说,咱们的麦秸产品摆在橱窗里,成了打卡点,好多年轻人专门去拍照。”

一、从乡村到都市的文化信使

上海的文创店里,麦秸灯笼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暖黄的灯光透过麦秸缝隙,在墙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旁边的展柜里,麦秸书签和竹编书签并排摆放,标签上印着“来自麦香村的手作温度”,庄。

“这灯笼的光影太特别了,”一个穿风衣的姑娘举着手机拍照,“比工业流水线做的有灵魂。”她买下灯笼,又挑了套麦秸+豆腐的礼盒,“朋友喜欢乡村手作,这个当生日礼物正好,连豆腐都是用村里的井水做的,听着就很纯粹。”

店员笑着介绍:“这些麦秸都是麦收后手工挑选的,编灯笼的李奶奶都七十多了,一辈子就做这手艺。”她点开手机里的视频,是陈阳发来的李奶奶编灯笼的场景,“您看,每根麦秸都要泡软、晾晒、修剪,光准备工作就得三天。”

姑娘看着视频里老人布满老茧的手,突然觉得手里的灯笼沉甸甸的:“这哪是买个物件,是把乡村的时光揣进了口袋。”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上演。广州的咖啡馆用麦秸立体画装饰墙面,客人喝咖啡时总爱问画里的麦秸在哪;北京的书店把麦秸书签和乡土文学书捆在一起卖,成了畅销书组合;甚至有剧组来借麦秸道具,说“这质感是道具工厂做不出来的”。

陈阳的手机里存着各地发来的照片:麦秸灯笼在都市阳台亮着光,竹编篮里装着城里人的水果,豆腐坊的小包装摆在超市的“乡村好物”货架上。“每次看这些照片,都觉得咱村的麦秸长出了翅膀,飞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他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工坊的“远方墙”上,旁边写着收件人的留言。

二、数据里的城乡对话

工坊的后台系统里,藏着一份特殊的“城乡地图”。红色的圆点标记着麦秸产品的去向,圆点越大,说明那个城市的订单越多。上海、北京、广州的圆点最大,连新疆、西藏都有零星的小红点。

“你看这组数据,”陈阳指着屏幕,“买麦秸玩具的,大多是有孩子的家庭,他们的留言里总提到‘想让孩子认识真正的乡村’;买装饰画的,多是25-35岁的年轻人,备注里常写‘租房也要有生活气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