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钓人生路 > 第474章 吸附计划·涟漪再起

第474章 吸附计划·涟漪再起(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陈遇办公室内,清晨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驱散了一夜的疲惫,却驱不散眉宇间凝重的思虑。孙宇和李文博关于“龙涎木”吸附特性的惊人发现,如同在迷雾重重的战局中投下了一颗闪光弹,照亮了一条意想不到的路径。

“吸附计划?”杨振军沉稳的声音透过加密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审慎的考量,“陈总,你确定要将‘龙涎木’样本主动送入那个刚刚被摧毁节点附近的水域?风险是否可控?”

陈遇站在窗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下方井然有序的厂区,语气坚定:“杨大校,这是我们目前发现的、唯一可能从根本上‘安抚’甚至‘中和’那种异常能量的方法。老河湾节点虽然被物理摧毁,但其残留的能量场,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微小泄漏点,依然是隐患。根据孙宇他们的实验数据,‘龙涎木’对这种能量表现出的是主动吸附,而非被动承受。这是一个‘疏导’的思路,远比单纯的‘堵截’和‘干扰’更具根本性。”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会将样本封装在特制的多层防护舱内,由‘蛟龙’小队负责水下布放和全程监控。防护舱具备实时数据传输、应急上浮和外部紧急回收功能。一旦监测到样本状态异常或环境突变,可以立刻终止计划。”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杨振军果决的声音:“我原则上同意。‘吸附计划’风险与机遇并存。国家需要这种根本性的解决方案。‘蛟龙’小队和水下支援力量由我协调,确保行动万无一失。需要什么级别的安保和技术支持,你直接提。”

“感谢杨大校!”陈遇心中一定,“我们需要‘蛟龙’小队执行水下布放和警戒任务,同时请求协调水下机器人,对布放点周边河床进行精细扫描,确保没有其他隐藏的陷阱或装置。张伟的网络中心会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支持。”

“没问题。我立刻安排。行动时间?”

“越快越好!就定在今天下午。”陈遇斩钉截铁,“趁对方刚刚受挫,尚未反应过来之前。”

“好!下午两点,老河湾指定坐标,‘蛟龙’小队准时到位。”

结束与杨振军的通话,陈遇立刻按下内部通话键:“孙宇,文博,虎子,立刻来我办公室!伟哥,加密线路接入!”

几分钟后,办公室内聚集了旭遇应对此次危机的核心团队。孙宇依旧顶着一头乱发,眼袋深重,但眼神亢奋;李文博西装笔挺,眼镜片后的目光冷静专注;王小虎则穿着那身洗得发白却熨烫笔挺的深蓝色工装,浑身散发着剽悍的气息;张伟的影像通过加密视频链路出现在墙壁屏幕上,背景是布满数据流的大屏。

“‘吸附计划’获批,今天下午两点执行。”陈遇言简意赅,目光扫过众人,“孙宇,文博,封装方案和监测模块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孙宇抢着回答,挥舞着手里的平板,上面显示着一个结构复杂的圆柱形容器三维模型,“采用钛合金外壳,内部多层缓冲和电磁屏蔽,核心是恒温恒压生物维持单元,保证‘木头祖宗’在里面舒舒服服!外部集成了一套高精度能量感应阵列、生物电信号监测模块和水质传感器,数据实时回传!还加装了四个微型推进器和浮力控制囊,紧急情况下可以自己‘游’回来!”

李文博补充道:“我们根据之前的实验数据,计算了初步的吸附效率模型。预计在靠近残留能量源的情况下,‘龙涎木’的吸附效应会显着增强。我们会密切监控其生物电信号和内部热力学变化,评估吸附过程对样本本身的影响。”

“好!”陈遇点头,看向王小虎,“虎子,岸上警戒和接应交给你。老河湾区域虽然已经清理,但不能排除还有残余眼线。你的人要像铁桶一样,把行动区域给我围起来,一只苍蝇也不准放进去!同时,准备好应急回收方案,万一水下有变,立刻接应‘蛟龙’小队和样本舱!”

“遇哥你放心!”王小虎把胸脯拍得砰砰响,脸上横肉一抖,“老子把厂里的消防车、汽吊都调过去!再让二狗他们带上家伙,在岸上架起了望哨!哪个不开眼的敢探头,老子把他眼珠子当鱼泡踩!”他这粗豪的保证让紧张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陈遇无奈地摇摇头,又看向屏幕上的张伟:“伟哥,数据链路和远程控制就拜托你了。我要实时看到水下的一切,包括样本状态、能量场变化、以及‘蛟龙’小队的所有传感器数据。”

张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冷静回应:“放心,陈总。专用卫星链路已经测试完毕,延迟控制在毫秒级。我会坐镇指挥中心,协调所有数据流,并启动超算资源进行实时建模分析。一旦发现任何偏离模型的异常,会立刻预警。”

“各自准备,下午一点准时出发!”陈遇下达了最终指令。

众人领命而去,办公室里只剩下陈遇一人。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个放着全家福的相框。照片上,林莉温柔浅笑,希希搞怪地做着鬼脸,安安则懵懂地看着镜头。他的指尖轻轻拂过照片上家人的脸庞,眼神变得无比坚定。为了守护这份平凡的美好,他必须赢下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

下午一点半,老河湾指定区域。

经过上午的再次清理和布控,现场显得秩序井然,却又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数辆旭遇集团的车辆和挂着特殊号牌的黑色越野车停在警戒线外。王小虎带着十几个精干的队员,穿着统一的深蓝色工装,分散在河岸关键位置,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几名穿着环保部门制服的技术人员,正在操作着一些看起来像是环境监测设备的仪器,实则是张伟团队布设的辅助传感器。

河面上,两艘经过伪装的小型作业船静静地停泊着,船上的人员动作干练,目光锐利,正是“蛟龙”小队的成员。一架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低空无声盘旋,将实时画面传回指挥中心。

陈遇站在岸边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外,穿着简单的休闲夹克和西裤,与周围全副武装的人员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他沉稳的气场却无形中成为了众人的主心骨。他看了一眼手腕上的表,时间指向一点五十分。

加密耳机里传来张伟的声音:“陈总,所有监测设备运行正常,数据链路稳定。‘蛟龙’小队准备就绪,样本防护舱自检通过。”

“收到。”陈遇回应,目光投向河面。

两点整,随着杨振军在加密频道中一声令下,行动正式开始。

一艘作业船的后甲板上,两名穿着黑色潜水服的“蛟龙”队员,小心翼翼地将一个长约一米、直径约三十公分的银灰色圆柱体——正是封装着“龙涎木”样本的特制防护舱,通过滑轨缓缓送入水中。防护舱入水后,尾部四个微型推进器悄然启动,调整着姿态,在两名潜水员的护送下,如同一条灵巧的金属鱼,无声地向预定坐标下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