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基石永固·星耀寰宇(1 / 2)
张伟那条关于加密存储器和异常资金动的信息,像一丝不易察觉的阴云,短暂地掠过庆祝胜利的晴空,但很快就被更加宏大和紧迫的国家行动所驱散。
唐纳德·陈(“海狐”)的落网,标志着公开层面的威胁暂时解除,但那些遍布国内外的能量节点,以及蕴含着未知奥秘的“龙涎木”,其潜在价值和风险,已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安全的最高层面。
几天后,一个由国家级层面直接牵头,囊括了顶尖考古学家、地质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材料学家乃至历史学家的庞大联合专家组,悄然抵达滨城。带队的是那位曾参与过慕尼黑服务器数据研判的钱老,以及几位在各自领域内德高望重的院士。
旭遇集团核心层被召集到一间加强了保密措施的会议室。杨振军也通过加密视频链路参会,他的影像出现在主屏幕上,神情肃穆。
“陈遇同志,各位旭遇集团的功臣,”钱老作为专家组的代表,开门见山,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经过国家最高决策层研判,并基于你们在此次事件中提供的无可替代的关键数据和技术支撑,现正式决定,对已发现的老河湾、南海‘海渊之眼’、凤凰山矿洞等所有能量节点结构,启动最高级别的‘保护性封存’研究计划。”
他环视了一圈在场众人,继续说道:“这些节点,无论是史前文明的遗迹,还是某种未知的自然奇观,其蕴含的科学价值和对现有物理认知的潜在颠覆性,都难以估量。‘海狐’的疯狂计划虽然被挫败,但也从反面证明了对其进行系统性、安全性研究的极端重要性。”
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地质学家补充道:“我们将采用非侵入式探测、远程监测、环境隔离等手段,对这些节点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考察,力求在不破坏其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揭开其奥秘。这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持续努力。”
杨振军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沉稳有力:“相应的安保和保密等级将提升至最高。这些节点,将成为国家级的科研禁区。感谢旭遇集团前期所做的一切,为国家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遇和王小虎、孙宇等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与理解。他们拼死守护的,不仅仅是公司和城市的安全,更是这些可能关乎人类认知边界的重要“遗址”。
“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国家的决定。”陈遇代表旭遇表态,“旭遇集团将无条件配合专家组的一切工作,提供所有我们掌握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很好。”钱老点了点头,目光转向陈遇,语气变得更加郑重,“另外,关于那件关键的物品——‘龙涎木’样本。”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龙涎木”是化解危机的关键,也是“海狐”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得到的东西。
“经过联合专家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综合评估,”钱老缓缓说道,“‘龙涎木’所展现出的、对特定未知能量的吸附与中和特性,其潜在应用前景和战略价值,已远超单一企业或机构的承载范围。它可能关系到未来能源、材料乃至国家安全等多个颠覆性领域。”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陈遇:“因此,国家决定,将‘龙涎木’样本纳入‘绝密级战略性自然资源’序列,即刻起,由我们专家组接管,移送至国家绝密实验室进行封存和后续系统性研究。”
这个消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预料,但当真正听到时,孙宇还是忍不住“啊”了一声,脸上露出极度不舍的神情,像是要被人抢走心爱玩具的孩子。“钱老……这……这‘木头祖宗’我们还没研究透呢……它……它可是我们厂的‘功臣’啊!”
王小虎也咧了咧嘴,想说什么,但看了看杨振军严肃的影像,又把话咽了回去,只是小声嘀咕:“好歹……好歹让咱们跟‘功臣’告个别啊……”
李文博相对冷静,推了推眼镜,问道:“钱老,关于‘龙涎木’的研究,我们旭遇研发中心是否还有参与的可能?毕竟我们拥有最前期的实验数据和实践经验。”
钱老露出了理解的微笑:“李工的问题提得很好。国家不会忘记任何为此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旭遇研发中心,特别是孙宇主任、李文博副主任及其团队,将被纳入国家‘龙涎木’研究项目的顾问组和外围技术支持单位。在遵守绝密条例的前提下,你们可以参与部分方向性的研讨,并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相关的研究成果,国家也会依法保障旭遇集团的合法权益。”
听到这话,孙宇的脸色才好看了些,虽然还是像被割了块肉似的,但总算没那么疼了。
陈遇心中了然,这是国家层面基于全局考虑做出的最优决策。他站起身,神情庄重:“请国家和各位专家放心,旭遇集团坚决服从安排。‘龙涎木’能为国家更高层面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这是它的荣幸,也是我们旭遇的荣耀。”
他看向孙宇和李文博:“孙宇,文博,后续与专家组的对接工作,就交给你们了。务必倾囊相授,配合国家完成好‘龙涎木’的移交和研究工作。”
孙宇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应了声:“……知道了,遇哥。”
李文博则郑重地点了点头:“明白,陈总。”
……
“龙涎木”的移交仪式,低调而庄重。在严密的安保措施下,那截暗沉如铁、却承载了无数惊心动魄故事的木料,被小心翼翼地装入一个特制的、恒温恒压且具备多重屏蔽功能的合金运输箱内,由全副武装的国家安全人员护送,离开了它待了许久的旭遇研发中心,奔赴一个全新的、更高层面的科研舞台。
孙宇扒在实验室的窗户边,看着车队远去,唉声叹气:“唉,‘木头祖宗’走了,感觉实验室都空了一半……”
李文博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好了,孙主任,它去了更能发挥价值的地方。我们接下来,不是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吗?”
孙宇一愣:“啥任务?”
李文博指了指旁边一台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关于“星煌”材料最终验收流程的文件,眼中闪烁着光芒:“‘星煌’,马上就要迎来最终大考了。”
……
就在国家专家组紧锣密鼓地对节点进行封存研究,“龙涎木”踏上新征程的同时,旭遇集团另一个关乎未来的核心项目——“星煌”材料,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经历了外部势力的多重觊觎和破坏,“星煌”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过程愈发严谨和保密。所有的数据、工艺参数都经过了更高强度的加密处理,生产线所在的K7区更是被划为了厂区内的“特区”,安保等级仅次于国家接管的节点区域。
最终验收的日子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
由国家航天局、国防科工局、相关军方单位以及数名材料学界泰斗组成的联合验收专家组,莅临旭遇集团。带队的是航天局一位姓刘的总工程师,一位头发花白、目光如炬的老者。
陈遇、王小虎(吊着胳膊也坚持在场)、孙宇、李文博等核心成员,全程陪同。即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陈遇,此刻手心也不禁微微出汗。“星煌”材料,凝聚了旭遇太多心血,更是国家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的关键一环,不容有失。
验收过程极其严格甚至堪称苛刻。从原材料的溯源、生产工艺的每一个环节监控记录、到产出的每一批次“星煌”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极端环境(高低温、真空、辐射)耐受性、疲劳寿命等数百个关键参数,都被反复核查、测试、验证。
专家组的老专家们戴着白手套,拿着高倍放大镜和便携式检测仪器,在生产线上、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地检查着,不时低声交换着意见。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王小虎紧张得额头冒汗,小声对陈遇说:“遇哥,我这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比跟那帮雇佣兵干仗还紧张……”
孙宇更是坐立不安,一会儿站起来踱步,一会儿又凑到李文博身边,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嘴里念念有词:“没问题……肯定没问题……我们算了无数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