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晨炊(2 / 2)
王玥帮着把炒米粉盛到大盘子里,王刚则忙着摆筷子。两个孩子虽然年纪小,但都很懂事地帮着干活。
粥煮好了,大伯母往锅里撒了把葱花,顿时香气四溢。这是典型的赣南做法,简单的白粥配上葱花,清淡爽口。
来,超儿,先给你爷爷盛一碗。奶奶递过来一个碗,他年纪大了,吃得早。
王超接过碗,先给爷爷盛了满满一碗粥,又夹了一筷子炒米粉。爷爷已经坐在堂屋的椅子上,见王超端饭过来,连连点头:好,好。
一家人都起床了,围坐在堂屋的方桌旁。桌上摆着一锅白粥,一盘炒米粉,一碟霉豆腐,还有几个煮鸡蛋。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已经算是很丰盛的一餐了。
来,俊儿多吃点。奶奶不停地给王俊夹菜,到了厂里要好好干,听老师傅的话。
王俊捧着饭碗,重重地点头:奶奶,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
王刚一边呼噜呼噜地喝着粥,一边问:俊哥,工厂里是不是有很多大机器?
是啊,听说机械厂里的车床比房子还高呢。王俊兴奋地说。
王玥小口吃着炒米粉,小声说:俊哥以后就是工人了,真厉害。
王超默默地吃着饭,感受着这温馨的家庭氛围。这个年代的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家人之间的感情却格外真挚。
饭后,王俊换上最体面的衣服,准备去机械厂报到。大伯母把一个布包塞到他手里:里面有两个饭团,饿了记得吃。
王超也站起身:我送送俊哥。
王刚赶紧咽下最后一口粥:我也要去!
我也去送俊哥!王玥也放下碗筷。
兄弟四人并肩走出家门,晨雾已经散去,冬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王俊不时低头看看自己的新衣服,脸上洋溢着期待和紧张。
超哥,谢谢你。王俊突然说,要不是你,我可能永远都没机会进机械厂。
别说这些,王超拍拍他的肩膀,到了厂里好好干,争取早点转正。
王刚好奇地问:俊哥,工厂里是不是能学到很多本事?
是啊,听说当学徒要先学三年呢。王俊说。
王玥小声说:俊哥以后就是有工作的人了。
送走王俊,王超带着弟妹往回走。路过供销社时,他看见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人们拿着粮票和副食本,等着购买当天的配给。
回到家里,奶奶和大伯母正在收拾碗筷。王超注意到,她们把剩下的饭菜都仔细地收好,连一点油星都不浪费。
王刚帮着擦桌子,王玥在扫地。两个孩子虽然年纪小,但都很懂事地帮着做家务。
超儿,你来。奶奶招手让王超过去,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这是奶奶攒的一点粮票,你带回南水县去。
王超连忙推辞:奶奶,我不要,您留着用。
拿着吧,奶奶执意塞到他手里,你妈带着几个孩子不容易。我们在洪城,好歹有你大伯照应。
王超握着那叠带着奶奶体温的全国粮票,心里暖暖的。这个年代的亲情,就体现在这一粥一饭之间,体现在这薄薄的粮票之中。
窗外,阳光正好。王超帮着奶奶把厨房收拾干净,又把水缸挑满。王刚和王玥在院子里喂鸡,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在这个平凡的早晨,王超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温暖与坚韧。一家人相互扶持,共渡难关,这就是最珍贵的情谊。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