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在古墓开直播,弹幕预告我死亡 > 第295章 知识之树与维度苗圃

第295章 知识之树与维度苗圃(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巡天律者”的离去,并未带走那份因跨维度交流而激起的澎湃心潮,反而在太初圣界与万族盟约内部,种下了一颗名为“求知”的种子,并以其带来的异域规则甘霖,催动着这颗种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根、发芽。

艾尔主导的万识回廊,自然成为了消化、解析“弦歌之海”所赠“信息旋律”的核心。那段蕴含了基础维度认知的规则旋律,如同为回廊的学者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他们得以窥见一个以“振动”与“和谐”为基石构筑的、精妙绝伦的宇宙模型。

无数沉寂多年的研究项目被重新激活,许多曾经困扰学者们的规则难题,在这异域视角的启发下,竟找到了全新的突破口。关于能量传输效率的优化、空间折叠稳定性的提升、乃至对“初生之海”那种规则自发衍化现象的初步模拟,都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太初圣界内部,一座专门用于研究、验证“弦歌”知识的“谐律研究院”被迅速建立起来,吸引了盟约内众多顶尖的规则学者。

而太初圣界回赠的、关于太初法则基础与“星火净化”技术的概要,显然也对“弦歌之海”产生了不小的触动。通过那稳定的跨维度通讯频率,对方时不时会传来一些新的“疑问旋律”,大多围绕着“信念之力如何精确干涉规则”、“存在定义权柄的边界”等核心问题,显示出对方对太初体系的浓厚兴趣与深入思考。

这种纯粹知识层面的、跨越维度的“笔友”式交流,在最初的谨慎试探后,逐渐变得频繁而深入。双方都恪守着“律者之约”,只进行理论探讨与技术验证,绝不触及对方的核心传承与敏感领域,气氛和谐而富有建设性。

然而,知识的交融并非总是风平浪静。不同的规则认知体系,其底层逻辑难免存在差异甚至矛盾。

这一日,谐律研究院内,一场激烈的学术辩论正在进行。争论的焦点,在于对“维度本质”的理解。

一位深受“弦歌”理论影响的年轻学者,试图以“振动弦论”为基础,构建一个统一的维度模型,认为所有维度的差异,本质上只是“基频”与“谐波”的不同。

而另一位资深原初遗民学者则坚持太初宇宙的传统认知,认为维度是“存在”在不同层面上的展开与折叠,其根基在于“定义”与“可能性”,而非单纯的振动。

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一方引用“弦歌”旋律,一方引用太初道藏),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引动了研究院内规则模拟场的轻微紊乱。

“够了。”

一个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响起,守静长老的身影不知何时已出现在研究院内。他并未偏袒任何一方,只是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学者。

“宇宙浩瀚,道途万千。‘弦歌’之振动,吾太初之定义,或许皆是窥见真理的一面棱镜,而非真理本身。”守静长老缓缓道,“执着于己见,排斥异论,便是落了下乘,违背了交流之初衷。”

他抬手一指,心念之力在虚空中勾勒出一幅玄妙的图景:一边是无数振动弦线交织成的海洋,一边是混沌中不断定义、衍化的太初星云。两者并非对立,而是在某种更高层面的规则下,缓缓靠近、接触,其边缘处,竟开始衍生出一些兼具两者特性的、全新的、更加复杂的规则结构!

“见不同而思齐,纳百川以成海。真正的进步,不在于证明谁对谁错,而在于……能否在这差异与碰撞中,找到那条通往更高层次认知的……融合之路。”

守静长老的话语,如同醍醐灌顶,让争论的双方都冷静下来,陷入了沉思。

受此启发,谐律研究院调整了研究方向,不再执着于用一套理论去解释或覆盖另一套,而是开始尝试寻找“弦歌”体系与“太初”体系之间的“规则接口”与“共鸣点”。他们设立了一个名为“知识之树”的庞大协作项目,旨在以双方共享的知识为养分,培育出能同时扎根于两个文明认知土壤的、全新的规则理论与应用技术。

与此同时,在更高层面,一场更具实践意义的合作,也在悄然酝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