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8章 援外工作者的婚服,要体现‘大爱无疆’

第8章 援外工作者的婚服,要体现‘大爱无疆’(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婚礼筹备期间,工作室里满是“奋斗”的元素。樊赟带着团队,在婚服上绣梯田、果树、钢笔、电脑,每一个纹样都藏着创业者的故事;倾喃则设计了“巾帼分享”环节,让每位新人在婚礼上,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和对未来的期待;凰慕则联系了市妇联,在婚礼现场布置了“巾帼成果展”,展出新人的创业产品——李姐家乡的土特产,张姐公益项目的手作,还有其他创业者的设计作品,让更多人看到女性的力量。

为了让婚服更方便行动(不少创业者婚礼后还要赶去工作),樊赟特意把婚服的裙摆改短,用暗扣代替复杂的盘扣,还在腰带里缝了个小小的口袋,方便放手机和钥匙。“创业者们都很忙,婚礼不能影响她们的工作,”樊赟在缝口袋时,对倾喃说,“咱们要让她们既穿得好看,又不耽误事。”

婚礼定在十二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地点选在市会展中心的大厅。大厅里,紫色的地毯从门口铺到舞台,两侧的展示架上,摆满了新人的创业成果;舞台的背景板上,绣着“巾帼绽华,爱与奋斗同行”的字样,周围缀着樊赟做的“绽放”缠花——用紫色和粉色的丝线绕出花朵的形状,花瓣里掺了些亮片,像阳光下绽放的花。

婚礼当天,十对巾帼创业者新人穿着定制汉服,自信地走上舞台。李姐的裙摆上,梯田纹样随着脚步晃动;张姐的衣襟里,藏着写满力量的关键词;其他新人的婚服上,钢笔、电脑、计划书的纹样,透着奋斗的光芒。当新人一起举起“巾帼创业承诺牌”,喊出“既要爱与家庭,也要奋斗与梦想”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台下的女性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有位年轻的创业者说:“看到她们,我更有信心了,原来爱情和事业,真的可以兼得。”

婚礼结束后,李姐和张姐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绣巾帼风采,传奋斗力量”。三人把锦旗挂在工作室的墙上,与之前的锦旗排在一起,像一面“温暖的墙”,记录着“轻折柳”走过的每一步。

一月初,工作室又接到了新的委托——为“援外工作者”策划汉服集体婚礼,他们有的去过非洲援建,有的去过东南亚做医疗援助,想在祖国的土地上,穿着汉服完成婚礼。三人坐在暖炉旁,翻着援外工作者的资料,樊赟说:“援外工作者的婚服,要体现‘大爱无疆’,咱们可以用蓝色的面料,绣上地球、橄榄枝的纹样,再配个‘和平鸽’缠花,象征他们的付出与坚守。”倾喃和凰慕点头,开始着手准备新的设计。暖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窗外的腊梅香飘进工作室,三人知道,还有更多与大爱、与坚守、与家国相关的故事,等着她们在柳岸里慢慢书写,还有更多不同群体的心意,等着她们藏进汉服的一针一线里。

一月的锦川,飘起了细雪,柳岸里的青石板路覆上了层薄白,“轻折柳”工作室的窗台上,摆着樊赟新做的“和平鸽缠花”——白色的丝线绕出鸽子的形状,翅膀缀着小小的蓝色宝石,像在蓝天上飞翔,这是为援外工作者婚礼准备的核心配饰。

“援外工作者里,有位去非洲援建铁路的王工,他说想把援建的铁路、当地的猴面包树,绣在婚服上,”凰慕拿着需求表,指着王工的资料,“还有位去东南亚做医疗援助的刘医生,想把当地的草药、帮助过的孩子画的画,融入婚服设计。”樊赟当即就拿出蓝色面料,铺在桌上:“用天蓝色做婚服主色,像蓝天和大海,象征‘大爱无疆’;外层用轻薄的纱,绣上地球的轮廓,用银色丝线勾边,既灵动又有意义。”

王工很快就带着援建的照片来了——有铁路通车时的热闹场景,有当地居民和中国工人的合影,还有猴面包树的特写。“这条铁路,是俺们和当地居民一起修的,有位老人说,铁路通了,他的孙子就能去更远的地方上学了,”王工指着照片,眼里满是自豪,“俺想把铁路的轨道,绣在婚服的衣襟,猴面包树绣在袖口,让这段经历永远陪着我。”樊赟点头,用金色丝线在蓝色面料上勾勒:“把轨道绣成直线,从衣襟一直延伸到袖口,像铁路连接着不同的地方;猴面包树的树干用深棕色丝线,树叶用绿色丝线,像真的长在婚服上一样。”

刘医生则带来了当地孩子画的画,画纸上是五颜六色的太阳、花朵,还有穿着白大褂的“刘姐姐”。“这些孩子很可爱,我离开的时候,他们把画送给我,说想让我带着他们的祝福回家,”刘医生摸着画纸,“我想把画里的太阳、花朵,绣在婚服的裙摆,再把孩子们的名字,用拼音绣在裙摆的角落。”倾喃当即就把画扫描下来,按比例缩小:“用孩子画里的颜色,调制成丝线,比如太阳用橙色,花朵用粉色,让婚服像孩子的画一样充满童真;名字用银色丝线绣,既不突兀,又能记住每个孩子。”

婚礼筹备期间,工作室里满是“大爱”的元素。樊赟带着团队,在婚服上绣地球、铁路、猴面包树、太阳、花朵,每一个纹样都藏着援外工作者的付出;倾喃则设计了“援外故事”环节,让每位新人在婚礼上,分享一个最难忘的援外故事,再把故事写成卡片,送给台下的观众;凰慕则联系了市外事办,在婚礼现场布置了“援外成果展”,展出新人的援外照片、工作日记、当地的特色手作,让更多人了解援外工作的意义。

为了让婚服更有“国际范儿”,樊赟还特意加入了当地的传统元素——在王工的婚服上,绣了非洲传统的几何纹样;在刘医生的婚服上,绣了东南亚传统的缠枝纹;其他新人的婚服上,也融入了各自援外地区的特色纹样。“援外不仅是帮助别人,也是文化的交流,”樊赟在绣几何纹样时,对倾喃说,“咱们的婚服,也要体现这种交流与融合。”

婚礼定在一月底的一个周末,地点选在市国际会展中心。会展中心的大厅里,蓝色的地毯从门口铺到舞台,两侧的展示架上,摆满了新人的援外成果;舞台的背景板上,绣着“大爱无疆,同心共筑”的字样,周围缀着“和平鸽缠花”和各援外地区的特色纹样;观众席上,放着用蓝色丝绸做的小旗帜,上面印着“援外有我,爱满天下”,每个细节都透着温暖与力量。

婚礼当天,十对援外工作者新人穿着定制汉服,并肩走进大厅。王工的婚服上,铁路轨道延伸到袖口;刘医生的婚服上,孩子画里的太阳格外耀眼;其他新人的婚服上,几何纹样、缠枝纹与汉服完美融合。当新人一起举起“援外承诺牌”,喊出“不忘初心,继续传递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