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林望的危机意识增强,警惕捧杀(1 / 2)
数字经济办公室里狂欢的热浪,直到深夜才渐渐退潮。
王林被几个年轻同事半扶半架地送回了家,嘴里还含混不清地念叨着“降维打击”和“随便点”。李悦和几个女同事留下来,细心地将办公室打扫干净,把东倒西歪的椅子摆正,把桌上的酒渍擦干,做完这一切,她们才带着一脸满足的疲惫,结伴离开。
最后走的时候,李悦回头看了一眼。主任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那道光从门缝里透出来,安静而稳定,像一座灯塔,在喧闹过后,独自矗立在黑暗的海岸线上。
林望没有走。
他只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听着窗外由喧嚣到沉寂,如同听着一首交响乐从华彩乐章缓缓进入尾声。
胜利的滋味是甘美的,带着香槟的气泡和众人的喝彩,足以让任何人沉醉。林望也不例外,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最危险的时刻,往往不是在冲锋陷阵时,而是在凯旋的号角吹响之后。
他闭上眼,白天的种种画面在脑海中一一闪过。
省委书记那番名为敲打、实为提点的嘉许;同事们那一张张激动到涨红的脸;王林那几乎要咧到耳根的笑容;还有走廊里,那些或羡慕、或敬佩、或审视的复杂目光……
这一切,都像无数条温暖的溪流,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名为“功勋”的洪流,将他高高托起。
被托举在浪潮之巅,视野固然开阔,但脚下,却是万丈深渊。
林望缓缓睁开眼,心念微动。
【因果线】系统,无声地开启。
在他的视野里,以他头顶那枚厚重的金色【功勋】标签为起点,无数条或明或暗的线条,向着未来的时空延伸出去,交织成一幅无比复杂的命运之网。
他看到了一条最耀眼、最诱人的“因果线”。
在这条线上,他乘着天枢项目的东风,在下周的常委会上舌战群儒,大获全胜。周海东书记对他愈发器重,将更多重要的工作交到他手上。他的权力、地位、影响力,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省委常委、副省长……那曾经遥不可及的位置,在这条线上,似乎触手可及。
这条线,金光灿灿,充满了诱惑。但林望却注意到,这条线越往后延伸,就变得越细,越脆弱,仿佛一根绷紧到极致的琴弦,随时可能在最辉煌的时刻,应声而断。
他的目光,转向了另一片更加幽暗的区域。
在那里,另一条“因果线”呈现出一种不祥的灰黑色。
起点,同样是今天的赫赫战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开始扭曲。
他看到,因为自己的风头太盛,一些原本可以成为盟友的中间派,开始对他敬而远之,头顶的标签从【欣赏】变成了【观望】,又从【观望】变成了【疏远】。
他看到,因为自己的“战无不胜”,一些下属对他产生了盲目的崇拜,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头顶的【忠诚】标签旁边,多了一枚【依赖】。
他看到,在一次重大的项目推进中,一个由他亲手提拔的、头顶【忠诚】标签的下属,因为经验不足,犯下了一个不算致命的错误。但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这个错误被无限放大,成了“林望用人唯亲、刚愎自用”的铁证。
最终,他看到了最可怕的一幕。
在一次巨大的舆论风波中,他成了所有矛盾的焦点,成了那个被推出来平息众怒的“祭品”。就连一直支持他的周海东书记,在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时,也只能选择“丢车保帅”。他看到周海东头顶那枚【信任】的标签,在挣扎闪烁后,最终被一枚更沉重的、名为【取舍】的灰色标签所覆盖。
而那个未来的自己,孤零零地站在风暴中央,头顶的【功勋】早已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两枚触目惊心的标签——【众矢之的】、【孤立无援】。
捧杀。
这两个字,像两根冰冷的钢针,扎进了林望的脑海。
【因果线】缓缓隐去,林望靠在椅背上,后背不知何时,已经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终于明白,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发改委的孙处长,不是常委会上那些潜在的“提问者”,甚至不是那个看不见的“幕后黑手”。
他最大的敌人,是此刻正将他高高捧起的、这股名为“成功”的巨大势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他必须给这艘正在加速冲向浪尖的快船,踩一脚刹车。
……
第二天一早,数字经济办公室里依旧洋溢着兴奋的余温。
王林宿醉未醒,顶着两个黑眼圈,却精神亢奋,正指挥着几个核心骨干,针对那份“问题清单”,草拟一份言辞犀利的“反驳意见”。
“用地指标?咱们就问他,全省那么多闲置工业用地,为什么就不能给高科技企业用?这是典型的本位主义!”
“资金监管?三百亿的投资,他财政厅想一把抓?咱们就提,要成立由我们数字办牵头的专项基金,引入市场化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王林挥舞着手臂,唾沫横飞,像一头准备战斗的公牛。李悦等人也在奋笔疾书,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严阵以待”。
“都停一下。”
林望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办公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他走到众人中间,拿起王林桌上那份写满了“驳斥”、“建议”、“质询”等字眼的草稿,看了一眼,然后放到了一边。
“老王,我们去常委会,不是去吵架的。”
“那我们去干嘛?任由他们刁难?”王林梗着脖子,一脸不服。
“我们是去解决问题的。”林望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清单上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代表着一方的顾虑和利益。我们的任务,不是去驳斥这些顾虑,而是去打消这些顾虑。”
他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写下两个大字:方案。
“从现在开始,我们改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