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逃亡路上的温情(1 / 2)
李元芳的归来,如同给疲惫不堪的队伍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虽伤势未愈,但那份沉稳如山的气度和锐利如鹰的警觉,让所有人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渡过那条湍急的河流后,队伍沿着虺文忠规划的隐秘路线,继续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向北迂回。
秋意渐深,山中的气温下降得厉害。夜晚的寒风如同刀子,刮在脸上生疼。白日里赶路尚能依靠活动取暖,一到夜晚宿营,那浸入骨髓的寒意便成了最大的敌人。
这夜,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岩石下露宿。篝火噼啪作响,跳动的火焰驱散了小范围的黑暗和部分寒意,却难以完全抵挡四面八方涌来的冷风。众人围着火堆,裹紧身上单薄的衣物,默默啃着冰冷干硬的饼子。
林薇坐在火堆旁,借着火光,正仔细地看着狄如燕留下的那张简陋地图,眉头微蹙,计算着接下来的路程和可能遇到的关卡。连日奔波,她的脸色也有些苍白,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
李元芳坐在她身侧不远处,他没有看地图,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警戒四周的动静上,但眼角的余光,却始终关注着林薇。看到她无意识地搓了搓有些冻僵的手指,又看到她因寒冷而微微缩起的肩膀,他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他沉默地站起身,走到不远处自己简单的行囊旁,从里面拿出一件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略显厚重的深色外袍。那是他离开药王谷时,木桑道人让石锁塞给他的,说是谷中自己纺的粗羊毛所制,看着不起眼,却异常保暖。
他拿着外袍,走到林薇身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将外袍披在了她的肩上。
肩上突然增加的重量和随之而来的暖意让林薇一怔,她抬起头,对上李元芳那双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眸。那里面有关切,有担忧,还有一种她无法完全解读的、深沉的情感。
“夜里风大,殿下当心着凉。”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那外袍上还残留着他身上淡淡的、混合着草药和风尘的气息,并不好闻,却奇异地让林薇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和温暖。她没有拒绝,只是拢了拢衣襟,轻声道:“谢谢。”
李元芳摇了摇头,重新在她身边坐下,目光再次投向远处的黑暗,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一旁的浪里蛟和“穿山甲”等人互相挤了挤眼,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很识趣地挪远了些,将靠近火堆最暖和的位置留给了他们。
虺文忠依旧是那副冷峻的模样,闭目盘坐在稍远些的地方调息,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披着带着李元芳体温的外袍,林薇觉得身上的寒意驱散了不少,连带着因寒冷而有些僵滞的思维也重新活跃起来。她收起地图,看着跳动的火焰,忽然轻声开口,打破了沉默:
“元芳,你以前……在军中时,也常在这样的天气里行军露宿吗?”
李元芳似乎没料到她会问这个,微微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追忆:“嗯。北地苦寒,秋冬时节更是如此。有时为了追击突厥残部,或者潜伏待敌,在冰天雪地里一趴就是几天几夜,也是常事。”
他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但林薇却能想象到那其中的艰辛与危险。她想起在崇州时,他也是如此,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任务多么艰巨,总是沉默地坚守在最前线。
“那时候……会觉得苦吗?”她忍不住追问。
李元芳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职责所在,谈不上苦。而且……”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习惯了。”
习惯了。简简单单三个字,却道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沧桑与坚韧。林薇看着他被火光勾勒出的、线条硬朗的侧脸,心中泛起一丝细微的疼惜。这个男子,将所有的苦难都视作寻常,将忠诚与守护刻进了骨子里。
“我小时候……嗯,我是说,在我来到蛇灵之前,”林薇斟酌着用词,开始讲述一些属于“薇月”这个身份,却又经过她巧妙修饰的过往,“日子也并不好过。颠沛流离,看尽世态炎凉。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冬天,又冷又饿,总觉得看不到尽头。”
她的话语带着一种淡淡的怅惘,这并非完全伪装。融合了原身记忆的她,确实能感受到那份属于底层挣扎者的无助与寒冷。
李元芳静静地听着,这是他第一次听林薇主动提起“过去”。他知道那必然是一段充满黑暗和痛苦的岁月,心中不由得一紧。
“后来到了蛇灵,虽然……环境复杂,但至少,冬天不会挨冻受饿了。”林薇自嘲地笑了笑,“只是没想到,绕了一大圈,如今又回到了这种餐风露宿的日子。”
她的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