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 > 第159章 家宴

第159章 家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用烟斗指了指老宅:“这屋子,这院子,还有你妈做的那口红烧肉的味道,这才是咱的根。外面的场面,是给别人看的;家里的这顿饭,是给自己人吃的。”

何雨柱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不是把‘何记’做得多大,是守住了这个家,把你培养成了能扛事的人。寿宴怎么办,在哪儿办,请谁,吃什么,都不打紧。要紧的是,咱自家人,心在一块儿,劲往一处使。只要家里这团火不散,外面再大的风浪,咱也顶得住。”

老人一番平淡无奇的话,却像一阵清风吹散了何晓心头的迷雾。他忽然明白了,父亲在意的,从来不是寿宴的形式,而是家族凝聚的实质。所有的外部期望和内部纠结,在“一家人心在一起”这个最简单的道理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爸,我明白了。” 何晓站起身,心中已有决断。

第二天,何晓召开了家庭会议。他做出了最终决定:

1. 寿宴地点:定在何家老宅。不对外公开,不邀请媒体。

2. 宾客范围:仅限至亲家人(包括何晓的妹妹一家)以及三位跟随何雨柱超过四十年的老师傅(墩子师傅等)。集团高管及外界友人,另择日以公司答谢宴形式答谢。

3. 寿宴形式:不请外厨,由娄晓娥、李玉兰、何晓、何昊亲自下厨,操办一桌纯粹的家常菜。何雨柱点名的红烧肉、阳春面、糖醋排骨,一样不能少。

这个决定,起初让李玉兰和欧阳文山有些意外,但听完何晓转述父亲那番话后,他们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寿宴当晚,何家老宅。

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喧嚣的乐队,只有温暖的灯光和满屋的饭菜香。娄晓娥的红烧肉油亮软糯,何晓的阳春面汤清味鲜,何昊的糖醋排骨虽然火候稍欠,却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何雨柱穿着女儿何芳亲手织的中式褂子,坐在主位,看着儿孙绕膝,听着老伙计们讲述几十年前的趣事,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满足而平静的笑容。没有致辞,没有剪彩,只有杯盘交错间的家常里短和欢声笑语。

这场摒弃了一切外在形式的“家宴”,却成了何家近年来最温暖、最凝聚的一次聚会。

然而,家宴的温情,并未能完全隔绝外部的波澜。 就在寿宴后不久,一场关于“何记”未来领导权的猜测,开始在小范围内悄然流传。源头,竟与寿宴上一个小小的细节有关。

寿宴上,刚满十八岁的何昊,在大家鼓励下,像模像样地炒了一盘虾仁,得到了何雨柱的连连夸赞。有心人将何昊下厨的照片(不知被谁传出)与何晓年轻时在灶台前的照片对比,暗示何家可能有“隔代传承”的考虑。加之何昊即将赴海外攻读管理与食品科学双学位,更引发了外界对“何记”是否在培养第三代接班人的无限遐想。

这股暗流,虽然微弱,却精准地触及了企业传承中最敏感的神经。它让何晓意识到,即便他如何努力将家庭与企业分开,但“何记”与“何家”早已血脉相连。家族的每一次细微变动,都可能被外界解读为企业的战略信号。

深夜,何晓的书房。

他再次与父亲通话,这次的话题,不再是具体的危机,而是关于未来。

“爸,小昊也大了,外面开始有些声音了。”何晓语气平静,带着思考。

电话那头,何雨柱沉默片刻,缓缓道:“树大自然招风。晓儿,你是当家人,路怎么走,你定。我只说一句:甭管是晓昊,还是别的谁,将来谁接这口锅,得看他是不是这块料,有没有这份心。最重要的是,得对得起这锅里吃饭的人,对得起‘何记’这块牌子。别的,都是虚的。”

父亲的话,再次为何晓指明了方向。他明白,传承的关键,不在于血缘,而在于责任、能力和品格的匹配。他需要做的,不是急于确定继承人,而是为“何记”建立一个更加制度化、透明化、唯才是举的传承机制,确保无论未来谁掌舵,这艘大船都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行。

“家宴”的风波悄然平息,但留给何晓的思考却无比深远。 他意识到,未来的挑战,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商业与家族、理性与情感、外部期望与内心坚守的交界地带。治理好一个企业,或许需要智慧和魄力;但平衡好一个与帝国同构的家族,则需要更深的智慧、更大的包容和更坚韧的定力。

他走到窗前,香港的夜景依旧辉煌。但此刻,他心中最踏实的所在,却是身后那个点着温暖灯光、飘着家常菜香的老宅。“何记”的根基,不仅在财务报表里,在品牌价值中,更在那一方小小的屋檐下,在那份世代相传的、对“家”的守护里。

新火燎原,其焰不息;家国同构,其脉不断。前方的航路,纵有万般波澜,只要“家”这盏灯常亮,何晓便有信心,带领“何记”这艘巨轮,驶向更远的明天。而传奇,正是在这人间烟火与商业浮沉的交织中,被一代又一代人,深情续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