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陨落(1 / 2)
龙德宫,秋风萧瑟,墙影斑驳。西厢的窗纸破了个洞,风一股一股灌进来,吹得圆桌上烛火不断摇曳。
赵佶坐在东侧交椅上,鬓角黑白相间的头发梳得整齐。见赵桓和蓝珪进来,他缓缓起身,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君臣之礼。
“陛下肯来,老拙这龙德宫也算有了生气。” 赵佶面露笑容,一边说一边伸手揭开桌上的酒坛,“这坛酒埋在东宫那梨花树下已有三年,老拙来时带着,舍不得喝,今日陛下光临,正好开封。” 说罢他倒了满满一碗,清亮的酒液晃了晃,“陛下,老拙敬您!” 仰头一饮而尽。
赵桓落坐在西侧,双手还撑着交椅扶手,见父亲又要倒酒,忙伸手想去拦:“父皇,酒烈……”
话未说完,赵佶已将第二碗斟满,双手捧着递过来。“陛下见谅,宫中只剩这一个酒碗了,” 他眼里映着烛火,“陛下若嫌粗陋,便抿一口也好。”
赵桓的手悬在半空,指尖离碗沿不过寸许,却像有千斤重。这时,鞋跟被蓝珪的靴尖踢了两下。
“啊,” 赵桓猛地缩回手,“今日是父皇寿辰,孩儿本该陪您多饮几杯。”
风从窗洞钻进来,又吹得烛火矮了半截。赵佶脸上的笑淡下去,像被风吹散的烟:“陛下这酒......”
“额……” 赵桓正待开口,后腰被人轻轻一扯,是蓝珪在拽他的衣角。他用手轻轻擦拭了一下左鬓,忽站起身:“哎呀,倒忘了,太宰还在政事堂等着议事。这碗酒,改日定来陪父皇畅饮。”
说罢转身便走,龙靴踏在青砖上,发出 “噔噔” 的响,竟有些仓促,蓝珪也快步跟上。
赵佶呆坐回座椅上,酒碗脱手掉落,碎裂一地,酒香飘了起来。过了许久,直到宫门外的脚步声彻底消失,他才僵硬起身,袍袖垂落,遮住了颤抖的手,看着两人逐渐消失的身影,对着空荡荡的宫门,弯腰躬身,声音轻得像缕烟:“陛下…… 慢走。”
数日后,东京皇城大庆殿内,殿角的铜鹤香炉里,香灰积了半寸。满朝文武挤在丹陛之下,议论声像开了锅的沸水,嗡嗡地撞着殿顶的藻井。赵桓伏在龙椅上,捶着肩埋着头,任凭
“陛下,陛下!” 蓝珪低身凑过来,悄声提醒道:“该理事了。”
赵桓这才慢悠悠抬起头,眼神发直。蓝珪见状,忙直起腰朝
议论声像被掐断的弦,戛然而止,百官的目光齐刷刷聚过来。
“众爱卿逐个上奏吧……”赵桓开口道。
唐恪率先往前半步,抢话道:“圣上!金人两路大军压境 —— 东路屯在刘家寺,西路今日已抵青城,两处距开封都不足二十里!再不决断,东京马上就要被合围了!” 他声音发紧,额角的青筋跳了跳。
“陛下!” 耿仲南仓惶出列,面带泪痕,哭道:“康王去了许多时日,连封书信都没有!他分明没去金营议和,是眼睁睁看着金人南下啊!” 说罢再度抽噎起来。
李若水按捺不住,朝龙椅躬身:“陛下!当务之急是遣人送金银绢帛去金营,先把和谈开起来,缓一时是一时!”
“够了!” 赵桓猛地一拍龙椅,霍然起身,龙靴带着劲风一脚踹在案上。“哐当” 一声,案上的玉圭、奏章摔了满地。蓝珪慌忙喊来太监,要扶案桌,却被赵桓反手一脚踹在膝弯,“滚开!” 他瞪着蓝珪,眼里冒着火,周围的小太监吓得缩成一团,再不敢动。
唐恪见此并未胆怯,而是放缓声道:“陛下息怒。眼下虽被东西夹击,说到底还是康王未去议和的缘故。依臣看,该即刻派人去金营,把先前拟好的条件送去,表表诚意,或能劝退金兵。”
“那你去选人,就按给康王的条件办。” 赵桓的声音像磨过的砂石,沙哑地吼道:“现在就去。”
“臣遵旨!” 唐恪躬身应下。
“陛下!” 陈东悄悄站了出来,“当务之急,应该号召军民组织城防,和谈未必靠得住!城中禁军还有五万,西军余部两千 —— 若和谈崩了,不如先下手为强,派军打出去!再者,该传递消息重新召勤王兵回京,让天下兵马都来护驾!”
唐恪皱眉反驳:“加固城防可行,勤王兵却动不得!和谈还没眉目,召来大军岂不是激怒金人?和谈万一不成,真要打,再召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