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理念交锋暗流涌动 访贤之意悄然滋生(1 / 2)
理念交锋暗流涌动 访贤之意悄然滋生
作者:朱氏春秋
在随后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韩东明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与会者除了林昊宇、韩东明,还有唐文涛、秦风、魏明伦以及其他几位副市长和主要局委办负责人。会议室内的气氛,因这位新来的、背景深厚的常务副市长而显得有些微妙。
“同志们,发展是硬道理,但安全也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韩东明言辞恳切,语气平和却自带一种来自高层的权威感,“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特别是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至关重要。我建议,我们对产业发展基金的投资方向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和优化调整,适当收缩战线,聚焦于收益明确、风险可控的领域。对于望海巷改造这类周期长、见效慢的文化项目,以及一些新兴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的科创项目,可以考虑放缓节奏,或者引入更多市场资本,明确风险分担机制,避免政府大包大揽。”
他的发言逻辑严密,引用了大量国家层面的宏观数据和政策文件作为支撑,听起来无懈可击。财政局长裴浩然微微颔首,从专业角度,他承认韩东明指出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几位分管传统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副市长也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韩东明的“稳健”思路更符合他们一贯的工作习惯。
林昊宇耐心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轻轻敲击。
他能感觉到,韩东明不是在故意唱反调,而是其思维模式和所处的位置,天然决定了他的保守倾向。这种基于专业和规则的制约,比高宏那种赤裸裸的对抗更难处理。
“东明同志的报告很有价值,提出的风险警示值得我们高度警惕。”林昊宇终于开口,他首先肯定了对方,这是必要的政治智慧,也能稳住那些倾向于稳健路线的干部,“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海天过去的‘稳’,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停滞的稳’,是掩盖问题的‘稳’。我们之所以要刮起审计风暴、推行机构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僵局,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他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重量:“债务风险,我们要通过培育新动能、扩大税基来化解,而不是守着旧摊子不敢动;金融风险,我们要通过规范管理、提升信用来抵御,产业基金本身就是市场化、规范化化解风险的一种尝试;社会风险,我们要通过保障民生、促进公平来疏导,改革带来的阵痛,要用发展的成果来补偿;政策风险,我们要通过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结合海天实际创造性落实来规避。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裹足不前,甚至想退回到过去那条虽然‘安全’却缺乏活力的老路上去。”
他停顿了一下,看向韩东明,也看向所有人:“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的初衷,就是要投向我们过去不敢投、但代表着未来方向的项目!如果只投那些看起来‘安全’却附加值低的传统基建项目,那我们设立这个基金的意义何在?海天转型升级的希望何在?我们又如何能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林昊宇的话,同样引起了不少干部的共鸣。
旅游局长、文化局长眼中闪过光彩,他们负责的领域正是需要创新和突破的。秦风虽然不直接分管经济,但也微微点头,他欣赏林昊宇这种敢于破局的锐气。
唐文涛作为资深常务副市长,敏锐地察觉到了两个人之间微妙的理念差异,他适时发言,试图调和:“林市长和韩市长的意见都有道理,出发点都是为了海天更好地发展。我看,基金的投资方向可以坚持既定的、经过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战略规划,保持定力。但在具体项目论证、资金拨付流程和投后管理上,要充分吸收韩市长提出的风险管控建议,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确保每一笔投资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
他的这番话,既维护了林昊宇确定的发展大局,也给了韩东明专业建议落地的空间,暂时缓和了会场的气氛。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原则通过基金下一步投资计划,但要求基金管委会根据韩东明的报告,对每个拟投项目进行更完善的风险评估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