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1937年的日子 > 第24章 秘制药膏藏玄机,大洋彼岸传捷音

第24章 秘制药膏藏玄机,大洋彼岸传捷音(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秘制药膏藏玄机,大洋彼岸传捷音

云蒙山的秋雨下了三天三夜,把兵工厂外的泥路泡得稀烂。李明远踩着木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医疗队走,裤脚溅满了泥浆,怀里却小心翼翼地揣着个油纸包,里面是他托老乡从山外带来的“宝贝”——一罐子黑褐色的药膏,散发着草药的清香。

“林医生,快看看这个。”他掀开门帘冲进溶洞,把油纸包往桌上一放,水汽顺着军帽滴在包着药膏的陶罐上,“这是河西村张老汉的祖传秘方,专治烫伤。上次三娃子被炮弹皮燎了胳膊,抹了三天就结痂了,你闻闻这味儿,都是正经草药。”

林晓棠正给伤员换纱布,闻言放下镊子,打开陶罐用指尖挑了点药膏。药膏质地黏稠,抹在手上凉丝丝的,带着黄连、黄柏的苦香,还有股淡淡的麻油味。“确实是好东西。”她仔细闻了闻,“这里面有地榆、大黄,都是凉血止痛的;加了麻油,能保持创面湿润,不容易感染——比咱现在用的磺胺粉强多了,那玩意儿抹上去烧得慌,好多伤员忍不住抓,反而化脓。”

旁边躺着个烫伤的战士,闻言直点头:“林医生说得对!俺这腿被沸水烫了,抹磺胺粉跟撒辣椒面似的,夜里痒得直打滚。要是早有这药膏,也不用遭这份罪了。”

李明远眼睛一亮:“那就批量做!让张老汉来当师傅,教医疗队的人配药。药材不够就发动老乡采,黄柏、地榆山里有的是;麻油让各村的油坊多榨点,算咱买的,用粮食抵账。”

他走到洞外,望着连绵的雨幕,声音突然压低:“这药膏不光能给咱的弟兄用,将来还能派大用场。”

林晓棠愣了愣:“派啥用场?难道还能卖给鬼子不成?”

“比卖给鬼子强。”李明远笑了笑,没细说,只催着她赶紧安排。

消息传下去,云蒙山顿时忙起了“药草生意”。张老汉被请到医疗队,带着十几个妇女和战士,在溶洞里支起十几口大铁锅,日夜熬制烫伤膏。采药材的队伍钻进深山,背着竹篓漫山遍野找地榆、大黄,连孩子们都提着小篮子,在田埂边捡被雨水打落的槐树叶——张老汉说,槐树叶烧成灰拌进药膏,能加速结痂。

熬药膏的工序讲究得很:药材要先用水泡三个时辰,再用文火煎出药汁,过滤三遍才能倒进麻油里,边熬边搅,直到熬成黑褐色的膏体,起锅时还要加蜂蜡收膏。张老汉守着铁锅,眼睛瞪得像铜铃,谁要是搅慢了半分,他手里的长柄勺就敲过去:“这是救命的东西!糊弄不得!”

第一批药膏熬出来时,正好赶上游击队袭击日军的汽油库。五个战士被烧伤,胳膊上起了水泡,林晓棠赶紧给他们抹上新药膏。第二天一早,水泡就瘪了,战士们说:“凉飕飕的,一点都不痒,比啥都管用!”

消息传到各部队,求药的电报雪片似的飞来。李明远让人把药膏装在陶罐里,外面裹上棉花,让运输队往各根据地送,还特意嘱咐:“给总部也送十罐,说这是咱云蒙山的‘宝贝’。”

就在烫伤膏的香味飘满云蒙山时,太平洋那边传来了惊天动地的消息——日军偷袭了珍珠港。

那天早上,通信兵小张举着电报冲进指挥部,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旅座!总部急电!日本飞机……日本飞机炸了美国的珍珠港!军舰沉了好多,美国人宣战了!”

李明远正在看熬药膏的账本,闻言猛地站起来,手里的毛笔“啪”地掉在地上。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戳在“珍珠港”的位置,又顺着太平洋往西游,停在“日本”两个字上。

“来了。”他低声说,眼里闪着光,“小鬼子这一步棋,把自己逼进死胡同了。”

王铁柱一头雾水地闯进来:“旅座,美国人参战跟咱有啥关系?难道他们还能派兵来帮咱打鬼子?”

“派兵不一定,但会有别的好处。”李明远指着桌上的烫伤膏,“你以为咱费劲熬这东西,光给自己用?”

他让人把最好的烫伤膏装了五十罐,用丝绵裹好,装进木箱,又写了封信,详细说明药膏的用法和疗效,让孙茂才想办法送到重庆的美军顾问团。“告诉孙茂才,不惜一切代价,让美国人看到这药膏的用处。”

孙茂才果然有办法。他乔装成商人,混过日军的封锁线,把药膏送到了重庆。美军顾问团起初没当回事,直到有个飞行员被飞机油箱爆炸烧伤,西医束手无策,伤口化脓发臭,有人想起了那箱来自云蒙山的“神秘药膏”,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了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