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无声惊雷”与“人性算法”(2 / 2)
这个指控极其恶毒,精准地戳在了金王帝国的道德软肋上,也勾起了人们刚刚摆脱北极阴影后的恐惧。
“放他娘的狗屁!”老周在技术中心破口大骂,“老子的代码一行行都是为了更高效、更便捷的生活!什么时候搞控制了?!”
王小雨也气得跺脚:“就是!智居系统帮我找到了多少隐藏的零食小店!这是造福人类!”
林羽萱面色凝重:“这比做空更麻烦。它在动摇我们的立身之本。信任一旦失去,再建立就难了。”
刘晓乐看着那封公开信,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这一次,他没有立刻部署反击,而是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他们在利用‘人性’。”他缓缓说道,“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对庞然大物的不信任,对隐私的担忧……这些都是最真实的人性。北极试图消灭人性,而犹大,在利用人性。”
“那我们怎么办?也利用人性反击?”王小雨问。
“不。”刘晓乐摇头,“我们要‘展示’人性。展示技术背后,驱动技术的人。”
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
“开放‘智居’系统部分核心算法的设计逻辑和伦理审查流程。不是结果,是过程。包括我们内部关于数据隐私保护的激烈辩论记录,关于算法可能产生偏见的自我审查报告,甚至……是一些失败案例的总结。”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智居’系统不是神,不是冰冷的规则集合。它是由一群会犯错、会争吵、有道德顾虑的‘人’,在不断试错、不断修正中创造出来的工具。它的不完美,恰恰证明了它的人性底色。”
这个决定在金王内部引发了巨大争议。公开商业机密?暴露内部问题?这简直是自杀!
但刘晓乐力排众议:“信任源于透明,而非完美。犹大想让我们看起来像另一个‘北极’,那我们就撕掉所有伪装,告诉他们,我们是‘人’的公司,做的也是服务于‘人’的事情。”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透明化”运动在金王帝国展开。大量的技术文档、伦理会议纪要(经脱敏处理)、开发日志被公开。甚至有几个以“毒舌”着称的技术博主,被邀请进入金王的核心开发团队进行为期一周的“沉浸式体验”,并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包括吐槽)实时发布到网上。
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强大的“智居”系统背后,是一群也会为需求变更抓狂、为bUG熬夜、为用户体验争得面红耳赤的普通程序员和产品经理。那些关于“控制”和“监视”的阴谋论,在这种极致的透明面前,显得苍白可笑。
公众的兴趣点,从对垄断的恐惧,奇妙地转向了对技术伦理、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的讨论。金王财团的形象,从一个冰冷的技术巨头,变成了一个敢于自省、充满“人味儿”的科技引领者。
犹大集团精心策划的“道德陷阱”,不仅没能困住金王,反而帮他们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品牌升级。
两次交锋,金王看似稳住阵脚,但刘晓乐和林羽萱都清楚,犹大的真正实力远未展现。他们就像隐藏在深海下的冰山,露出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角。
一天深夜,刘晓乐独自在办公室,看着屏幕上犹大集团那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关联网络图。老周推门进来,递给他一杯咖啡。
“还在想犹大那帮龟孙?”老周咂咂嘴,“他们这次没占到便宜,估计得消停一阵子了。”
刘晓乐接过咖啡,摇了摇头:“不会。他们的攻击太有章法,太有耐心。金融攻击是为了削弱我们的实力,道德指控是为了破坏我们的声誉。这都是铺垫。”
“铺垫?为了什么?”
“为了最终……取代我们。”刘晓乐目光锐利,“犹大想要的,从来不是击垮金王,而是成为新的‘金王’,甚至……成为他们理解中的、不受星球意志干扰的‘人间秩序’制定者。”
他指着网络图中几个看似无关的节点:“你看这里,他们在秘密收购几家濒临倒闭的、但拥有特殊频段许可的通讯公司。还有这里,他们在资助一些研究‘意识上传’和‘数字永生’的极端实验室……”
老周倒吸一口凉气:“妈的……他们难道想……打造一个数字版的‘北极’?在虚拟世界里搞他们的绝对秩序?”
“不排除这个可能。”刘晓乐喝了一口咖啡,苦涩的味道让他精神一振,“物理世界的规则因为星球意志的存在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如果……有一个完全由数据构成,规则可以由他们完全定义的世界呢?”
窗外,夜色深沉。城市的霓虹依旧,仿佛之前的星球级愤怒只是一场幻梦。
但刘晓乐知道,一场新的、同样关乎未来命运的战争,已经拉开了序幕。
这一次,战场在股市,在舆论,在代码,在人心。
而他的武器,不再是沟通地脉的土珠,而是对人性的洞察、对规则的运用,以及……身边这些同样经历过生死、值得信赖的伙伴。
“告诉小雨,”刘晓乐放下咖啡杯,对老周说,“她的‘零食经济学’研究,该拿出点真东西了。犹大喜欢玩资本游戏?那我们就看看,是冰冷的资本逻辑厉害,还是活色生香的人间欲望……更得星球妈妈的欢心。”
老周嘿嘿一笑:“得嘞!那丫头憋了好久了,就等这句话呢!”
无形的商战硝烟,在平静的表象下,愈发浓烈。而这一次,金王要守护的,不仅仅是商业帝国,更是人类在承灵星上,那份充满“变量”与“噪音”的、珍贵的自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