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慈航(2 / 2)
“三皇治世,五帝定伦,非人杰辈出,实乃天地灵机未绝,道显于世。然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人心欲壑难填,业障丛生如荆棘蔽日,污浊灵机,阻塞天地之桥。
故天心渐晦,雷劫日重,非大宏愿、大毅力、大牺牲者,难承其重,难越其关。
遂有绝地天通,超凡之路,几近断绝。非天不许,实乃人祸自招,薪火难传矣……”
原来如此!万一乐心中豁然开朗。上古时代灵气(或者说更纯净的天地能量)充沛,修行相对容易。
但随着文明发展,人心欲望膨胀,产生的“业力”如同毒雾污染了天地间的纯净能量(灵机),使得修行环境日益恶劣。天道为了平衡,降下的考验(雷劫)也随之越来越恐怖。
恶性循环之下,能成功渡劫、踏入超凡的人自然越来越少,直至几乎断绝。并非天地不许超凡存在,而是世人自己用无尽的业力,斩断了通往超凡的阶梯!
他此番遭遇的紫霄天问之劫,其恐怖程度,恐怕远非上古修士可比,若非最后亿万众生愿力加持,早已灰飞烟灭!
他继续翻阅,在经卷末尾的空白处,又发现了两段极其简短、似乎是被匆匆记下的断句,墨迹古旧,字迹潦草:
“欲强其魄,必修其业。引业淬体,九锻成钢,百劫不坏。”
“欲明其心,必修其愿。聚愿炼神,九炼通明,万法不侵。”
业力锻体?愿力炼心?九锻九炼?万一乐心中剧震!这两段话,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他指明了一条迥异于佛经正统、却又似乎直指根本的修行路径!
佛经讲究的是转化业力为愿力,超脱苦海。而这两句,却像是另辟蹊径,将业力和愿力本身作为锤炼身心的“燃料”和“磨刀石”!
这似乎…是为无法直接修行佛法的“常人”开辟的一条荆棘之路?一个模糊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型——或许,他可以为世人留下这两篇法门,《业力九锻身》、《愿力九炼心》?
沉思被一阵轻微的水花声打断。万一乐抬眼望去,只见靠近岸边的清澈浅水中,一条约半尺长的裂腹鱼正灵巧地游弋。它的鳞片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边缘带着淡金色的光泽,正是那条在江中托举他、陪伴他漂流的小鱼!
鱼儿似乎也认出了他,不再像其他同伴那样惊惶逃窜,反而大胆地游到岸边,小小的黑色眼睛望着他,嘴巴开合,吐出一串细小的气泡。
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和因果牵连感涌上万一乐心头。慈航境的感知让他瞬间“看”到了过去——浑浊湍急的江水中,自己残破的身躯沉浮,这条小小的鱼儿如何不畏艰难,一次次用脊背托起他,逆流相随……那小小的身躯里,竟蕴含着如此纯粹的、源自生命本能的善意与坚持。
“原来是你……” 万一乐的声音温和了许多。他艰难地挪到水边,蹲下身,伸出那只相对完好的左手,指尖萦绕着一缕极其精纯、温润如春日晨露的淡金色愿力。这不是攻击或净化的力量,而是最本源的、蕴含着启灵慧根的生命祝福。
鱼儿似乎感应到了什么,非但不躲,反而主动迎了上来,轻轻触碰了一下万一乐的指尖。
就在触碰的刹那!
嗡!
那缕淡金色的愿力如同有生命的种子,顺着鱼儿的触碰,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它的额头,消失不见。鱼儿身体猛地一颤,小小的眼睛似乎瞬间明亮了许多,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灵性。
它不再像普通鱼类那样漫无目的地游动,而是绕着万一乐浸在水中的手指,缓慢而优雅地转了三圈,如同某种古老的仪式。最后,它猛地摆尾,高高跃出水面,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闪烁着淡金光芒的优美弧线,噗通一声落入深水,消失不见。
万一乐能清晰地感知到,那颗“愿力之种”已在鱼儿懵懂的意识深处扎根。它能否吸收游离的愿力,开启灵智,完成“愿力炼心”的第一炼?这需要它的机缘与造化。但这份因果,已然种下。
夕阳将澜沧江染成一片熔金,万一乐拄着木杖,回到了多吉家的毡房前。多吉、央金,还有闻讯赶来的几位牧民邻居,都敬畏而期盼地站在门口。
万一乐的目光扫过他们。慈航境的视野下,能看到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缠绕着代表“杀生”(为生存狩猎、宰杀牲畜产生的深红业力)、“愚昧”(因闭塞环境导致的认知局限产生的浊黄业力)的雾气,虽然不浓烈,却也如同无形的枷锁。
他停下脚步,面向这些淳朴的牧民。没有诵经,没有佛号。他只是静静地站着,心海中那枚慈航莲子微微转动,一股无形无质、却浩瀚如海、温暖如春阳的纯净愿力场以他为中心,轻柔地弥漫开来,笼罩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多吉等人只觉得浑身一暖,仿佛浸泡在温热的圣泉之中。连日来因雷暴和救助伤者带来的疲惫、心中因生活艰辛偶尔升起的怨怼、甚至对未知神灵的些许恐惧……
种种负面情绪如同被阳光驱散的晨雾,瞬间消散无踪。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祥和、通透的感觉充盈心间。
他们身上那些稀薄的业力雾气,在这纯净愿力的抚慰与净化下,无声无息地淡去、消散。更有一丝丝极其微弱、却无比坚韧的金色光点(愿力之种),如同萤火,悄然融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田深处。
这“种子”不会让他们立刻超凡,却能在日后引导他们明心见性,更容易感知到善意与希望,减少无谓的业力滋生。
“菩萨……” 多吉激动得热泪盈眶,双手合十就要跪拜下去。其他牧民也纷纷效仿。
“不必。” 万一乐抬手虚扶,一股柔和的力量托住了他们下拜的身形。他目光平静地扫过这些质朴的面孔,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我不是菩萨。”
“我只是……一个人。”
话音落下,不等众人从震撼中回神,万一乐向前踏出一步。
呼——
平地起风!一股温和却沛然的旋风凭空而生,环绕在他身周。焦黑褴褛的衣衫在风中猎猎作响,他如同失去了重量,被这风轻柔地托起,离地三尺。
“磐石”等人早已闻声出来,正好看到这匪夷所思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
万一乐最后看了一眼下方满脸震撼、敬畏与不解交织的牧民们,还有那奔腾不息的澜沧江。心念微动,身周的清风骤然加速,托着他那残破的身躯,化作一道肉眼几乎难以捕捉的淡影,逆着江风,朝着东北方向,那遥远的、灯火初上的芒康县城方向,倏然而去。
夜空中,只留下几缕清风和久久回荡的江涛声。
慈航初渡,乘愿而行。他要去取回行囊,然后,返回那属于他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