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逆命菩提 > 第166章 权力归一

第166章 权力归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间: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春三月,祭天后数日)

(地点:北宋东京汴梁,皇宫大内)

南郊祭天的震撼余波,如同持续的低沉雷鸣,在汴梁城、乃至整个大宋的朝堂宫闱间回荡。那日五帝显圣、业力诛邪的景象太过骇人,以至于接下来几天,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种奇异的氛围中——既有对神迹的敬畏恐惧,也有对未来的揣测不安,更有一种被无形之力涤荡后的悄然变化。

皇宫大内,往日威严肃穆的宝慈殿,似乎也悄然褪去了一层凌厉的锋芒。太后刘娥自祭坛归来后,便深居简出,罕见地免了内外命妇的日常朝谒。

这日午后,官家赵祯正在崇政殿批阅奏章,然而朱笔提起,却时常久久未能落下。祭坛上的景象、五帝的法旨、太后最后那复杂释然的眼神、以及那直接印入脑海的《星穹初辟图》碎片,不断在他脑中交织盘旋。他知道,一场巨大的变革已经随着那场神迹降临,而他,正站在这变革的漩涡中心。

就在这时,内侍悄步上前,低声禀报:“大家,太后娘娘遣人来,请陛下往坤宁宫一叙。”

赵祯笔尖一顿,抬起眼。坤宁宫,是皇后正殿,但自先帝驾崩,刘太后垂帘,多居于处理政务更为便利的宝慈殿,坤宁宫反而少居。此刻太后主动邀他往坤宁宫,其中意味,耐人寻味。他放下朱笔,整了整衣袍:“摆驾坤宁宫。”

坤宁宫内,熏香淡雅,陈设华贵却透着一股难得的宁谧。刘娥并未如往常般端坐凤榻,而是穿着一身较为素雅的常服,临窗而立,望着庭中初发的海棠。听到通报,她缓缓转过身来。

几日不见,她似乎清减了些,眉宇间那常年萦绕的权欲与锋锐淡去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与一丝勘破后的平静。周身那曾浓得化不开的墨绿色业力,如今虽未尽散,却已稀薄大半,竟隐隐透出一点极淡的、趋于中和的微光。

“官家来了。”刘娥的声音平和,甚至带上了一点罕见的温和,“坐吧。”

“大娘娘。”赵祯依礼称呼,在一旁坐下。母子二人之间,弥漫着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沉默,往日的隔阂与猜忌仍在,却被那日共同的震撼经历冲淡了不少。

最终还是刘娥先开了口,她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在回顾自己的一生:“那日南郊……哀家是真切感受到了,何谓天威难测,何谓因果业力。往昔种种,执着于权柄二字,如今看来,竟如镜花水月,徒惹尘埃,险些误了自身,也……险些误了官家。”

赵祯心中一震,未曾想太后会如此直白地剖白。他沉默片刻,道:“大娘娘抚育之恩,匡扶之功,朕从未敢忘。”

“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如今,上天已给了评判。”刘娥摇摇头,从袖中取出一物,并非实体卷轴,而是一团朦胧的、闪烁着微光的意念聚合体,其中似乎有星辰生灭,五行流转——正是那日落入她袖中的《星穹初辟图》印记。

“此物,想必官家脑中亦有一份。”刘娥将其托于掌心,“那日黄帝法旨,最后单独予了哀家此图。哀家思忖,或是念哀家这些年,于国事民生,总算还有几分苦劳,未曾全然被权欲蒙蔽,故给哀家指了另一条路。”

她将手伸向赵祯,那团星穹微光缓缓飘向赵祯:“此物于哀家,参悟起来艰深晦涩,或许与哀家心性终究不全然契合。官家你年轻,心性纯良,又承天之命,或更能领会其中奥妙。便交由官家吧。哀家日后,只想于宫内僻静处建一小小道观,青灯古卷,静心潜修那《青木生发图》,若能借此涤荡余孽,延年益寿,静观官家开创盛世,于愿足矣。朝中之事,内外之权,哀家……不再过问了。”

这番话,说得平静却决绝。赵祯看着眼前那团代表着超凡之路可能的星穹图,又看着仿佛卸下千斤重担、眼神变得澄澈几分的太后,心中百感交集。他接过那团微光,其瞬间融入他的眉心,与他脑中原有的碎片互补,变得更为清晰了一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