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深瞳”暗启(2 / 2)
更棘手的是,他后续的行动高效而精准,且完全符合程序。 当秦念提交采购高纯度稀有金属和特殊化学试剂的清单时,采购部门负责人很快找上门,面露难色:
“秦工,实在抱歉。按所里规定,‘重点技术跟踪项目’享有资源优先权。 吴工提交的GaAs预研项目,已经被正式列入……您要的这几样,正好也在他们的潜在需求清单里,所以……我们只能按规定,先紧着他们那边审批和调拨。”
压力如同无形的藤蔓,从技术和资源两个方向缠绕上来。
深夜,实验室只剩秦念一人。她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这一次,吴思远的挑战是建立在扎实理论和技术趋势之上的降维打击,并且被包裹在合规的流程之内。
【战略推演直觉】在压力下高速运转,不是寻找对方的漏洞,而是推演破局的可能。
硬碰硬地在规则内争夺资源,在对方已占先机的情况下胜算渺茫,且容易陷入内耗。将团队精力分散去进行一场看不到尽头的GaAs基础研究,更是舍本逐末。
一个清晰而冒险的构想在脑中成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二天,她迅速调整架构。她公开任命李文军为A组组长,张海洋为副组长,集中全部可见资源,主攻多碱阴极的“深度优化”,目标是造出性能压倒现役装备的样管,证明这条路的现实价值,为项目争取生存空间。
同时,她以需要“静心理论研究”为由,从A组抽调了两名心思缜密、背景清白且极具创新精神的年轻骨干,在一处闲置的旧仓库隔间里,成立了一个代号“深瞳”的b组。
b组的存在对外严格保密,其任务只有她和组员知晓:利用系统提供的【材料微观分析】能力作为“指南针”,结合所能搜集到的极有限资料,对GaAs阴极进行最前沿的、探索性的原理验证和技术储备。
当吴思远得知秦念“认清现实”,将主力集中于多碱路线,并似乎“知难而退”地搞起了小范围的理论研究时,他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变相的妥协。他于是更加专注于推动他的“引进”方案,对于那个不起眼的“理论研究小组”,并未过多关注。
“猫眼”项目,就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与暗地的竞速中,重新启航。A组在巨大的压力和有限的资源下,开始了艰苦的攻坚;而b组则在绝对保密中,点燃了攀登技术巅峰的星星之火。
这是一场关于信念、智慧与道路的无声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