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张网以待,静候鱼来(1 / 2)
与柳玉琴的初次会面,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深潭,表面涟漪散去,水下却暗流涌动。
返回“星火”研究所后,秦念并未因对方的初步受挫而放松警惕。
她很清楚,“归燕计划”绝不会因一次无功而返就轻易放弃。
她和陆野定下的“将计就计”之策,关键在于后续的耐心与精准把控,这更像是一场心理与意志的无声较量。
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
柳玉琴没有再来电话,仿佛那场充满表演痕迹的“认亲”只是一时兴起的闹剧。
但水面之下,“织网”行动组已全面启动。
陆野调动了最精干的力量,对柳玉琴和那个神秘的“经理”构建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立体监控网络。
隐蔽的监听设备捕捉着他们通讯中每一丝可疑的电流杂音,长焦镜头从多个角度记录下他们看似寻常的日常生活与社交接触,经验丰富的跟踪小组则如同无形的影子,缀在他们身后,仔细描摹着他们的行动轨迹与社会关系图谱。
秦念则将自己沉浸在手头更重要的工作中——“星河”系列后续算力的规划,“龙盾”反导系统的初步技术论证。
她内心如明镜般透亮:无论外界的阴谋如何翻涌,自身技术实力的持续突破才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
只有手中握着实打实的、领先的科技成果,才能在任何形式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对敌人最有力的回击。
这天深夜,秦念还在办公室伏案工作,台灯的光晕勾勒着她专注的侧脸。
保密内线电话发出了低沉蜂鸣。是陆野。
“有进展了。”陆野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带着一丝连续熬夜的沙哑,却难掩其下的锐利,“经过几天不间断的跟踪和信息交叉比对,基本可以确认柳玉琴的身份背景。”
秦念放下手中的绘图铅笔,身体微微前倾:“确认了?来源可靠吗?”
“目前是高度疑似,证据链正在完善。”
陆野的回答严谨而克制,“我们监听到他们一次极其短暂、使用了复杂暗语的死信箱启用指令。虽然内容尚未完全破译,但其加密模式和通讯节奏,与我们之前掌握的‘章鱼’组织特征高度吻合。
此外,柳玉琴的丈夫,早年确有不清不白的海外关系记录,她本人近期与数个有明确境外资金背景的所谓‘文化协会’成员接触频繁。
多条线索相互印证,指向性非常明确。”
陆野顿了顿,补充了关键信息:“那个西装男,我们暂时以‘经理’代称,是她的单线上线,负责指令传递与情报汇总,反侦察能力很强,行动谨慎。”
“果然是他们。”秦念眼神微冷,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归燕计划’还真是阴魂不散,连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都能翻出来做文章,看来是没什么更好的牌可打了。”
“他们这是无孔不入,利用一切可能的社会缝隙。”
陆野语气凝重,“这次接触失败,他们肯定会有后续动作。柳玉琴这条线,我们怎么处理?是立刻掐断,消除潜在风险,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