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龙盾”铸心!(1 / 2)
孙莉的落网,如同清除了精密齿轮间的一粒沙砾,让“星火”研究所这台庞大的机器得以全速运转。
“龙盾”项目的脉搏,跳动得愈发强劲有力。
张海洋团队的新型碳-碳复合材料,性能卓越,生产线稳定运转,源源不断地为即将诞生的利剑锻造着“躯壳”。
李文军和吴思远领导的算法团队,在绝对安全的电磁屏蔽室内,依托“星河”超算,将“分层特征识别滤波算法”锤炼得炉火纯青,为“龙盾”装上了能洞穿未来战场迷雾的“火眼金睛”。
现在,整个项目链条上,最后一块,也是最关键的拼图——拦截弹的“神经中枢”与“肌肉纤维”(飞行控制模块与姿态控制发动机),进入了最后的攻坚。这是赋予冰冷机械以“灵魂”与“本能”的一步。
控制核心实验室,位于山体深处,厚重的合金门后是绝对的静谧。
秦念亲自坐镇,苏清河教授在一旁凝神观战。老人鬓角的白发又添了几许,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同定海神针,为团队提供着理论支撑。
“启动第一序列,模拟低空低速,突发横风干扰。”秦念的声音冷静,目光如扫描仪般掠过屏幕上瀑布般的数据流。
屏幕上,拦截弹的虚拟模型轻微一晃,尾部和小翼的姿态发动机瞬间模拟点火,模型迅速恢复平衡,动作干脆。
“姿态调整完成,稳定性恢复时间0.08秒,优于指标。”操作员平稳汇报。
“基础响应尚可。”苏清河微微颔首,“但念念,真正的考验,在于‘失控边缘’的掌控力。”
“我明白,苏老师。”秦念点头,“第二序列,模拟末端冲刺,目标高G值螺旋机动。启动‘核心控制策略’!”
命令下达,虚拟目标瞬间化作令人眼花缭乱的螺旋残影。
拦截弹模型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尾部主发动机功率全开,周身数十个姿态发动机以毫秒为单位,上演着一场精准至极的“点火芭蕾”,推动弹体进行着细微震颤与偏转,死死咬住目标的预测轨迹,灵动如游龙。
“目标锁定稳定!预测轨迹吻合度百分之九十八!”李文军的声音透着一丝兴奋。
“各发动机工作负载均衡!能源分配完美!”吴思远语速飞快。
控制模块与姿态发动机的协同,初步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默契。实验室里紧绷的气氛,有了一丝微妙的松动。
然而,真正的风暴总是在平静下酝酿。当测试进行到第五序列——模拟极限过载与强电磁干扰复合环境时,刺耳的警报声如同冰锥,瞬间刺穿了所有人的耳膜!
“警报!3号、7号、12号姿态发动机反馈信号异常!点火指令延迟超标!模型姿态开始失稳!”操作员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慌乱。
屏幕上,原本稳定的虚拟模型猛地一颤,随即像断了线的风筝,出现不受控制的偏转和低频振荡,轨迹迅速偏离!
“立刻切入备用通道!启动冗余控制逻辑!”秦念反应疾如闪电,语速微不可察地加快。
技术员手指翻飞。然而,情况并未好转。
“备用通道响应缓慢!系统核心负载激增!算法调度出现不明阻塞!”吴思远的声音带着焦灼,额头瞬间见汗。
实验室里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冻结,空气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所有人都明白,地面模拟中出现这种问题,若在真实拦截中,就意味着任务失败,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秦念没有时间去慌乱,她一步跨到主控台前,双手在键盘上化作残影,调出底层数据流和系统内核监控。
她的“微观结构洞察”能力催发到极致,眼前滚动的已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被赋予了生命的信息洪流。
她能“看”到关键指令在系统总线中拥堵的节点,能“听”到任务调度核心在极限压力下发出的“哀鸣”。
“不是硬件问题,也不是核心算法逻辑错误!”秦念瞬间做出精准判断,语气斩钉截铁,“是承载算法的‘地基’——我们临时借用的这套通用实时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