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67章 吴越余烬 (公元前584年 夏)

第167章 吴越余烬 (公元前584年 夏)(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但禁忌的言语,往往传播得更快。对越国统治的不满,对沉重负担的怨恨,如同地下暗河,在越国,尤其是在原吴地的民众心中默默流淌、汇聚。夫概等人散播的谣言,恰好为这暗流提供了宣泄的出口和指向。虽然大规模的叛乱尚未发生,但民心不稳的土壤已经形成。

越国朝堂之上,勾践高踞王座,听着大臣们关于钱粮、兵甲的奏报,眉头越皱越紧。灭吴之后,范蠡飘然远引,文种被赐死,勾践大权独揽,但同时也失去了左膀右臂。如今处理起日益繁杂的国政,尤其是经济问题,他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文种在世时,曾为越国制定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经济管理之法,包括平准、均输、盐铁之利等,使得越国能在战后迅速恢复国力。然而,文种死后,勾践猜忌心重,不愿完全沿用“罪臣”之策,对其政策多有改动,又任用了一些善于逢迎却能力平庸的官员管理经济。

加之连年用兵,尤其是为了应对楚国而维持庞大常备军,耗费巨大。勾践虽竭力盘剥,但国库依然感到吃紧。

大夫曳庸出列奏道:“大王,西线大军粮草,仅能维持三月。且去岁吴地赋税,因民力凋敝,征收不足预期三成。长此以往,恐伤国本。”

勾践面色阴沉:“不足?为何不足?可是地方官吏办事不力?还是那些吴地刁民有意抗税?”

另一位掌管盐铁的大夫战战兢兢地回道:“回大王,盐铁之利,近年亦有所下滑。皆因……皆因沿海多有私煮私贩者,屡禁不绝。且……且听闻海外有巨贾,以精良铁器、雪白海盐,通过海路私下贸易,价格低廉,冲击官营……”

“海外巨贾?”勾践眼中寒光一闪,他立刻联想到了那个人,“可是范蠡?”

“臣……臣不敢妄断,但其商队旗帜,确与昔日陶朱公颇有渊源……”

勾践猛地一拍案几,怒火中烧:“好个范蠡!寡人念旧,容他在外逍遥,他竟敢以商乱越,挖寡人墙角!”他心中又怒又忌,范蠡的商业才能他是知道的,若其真有意与越国为敌,确实是个麻烦。然而,范蠡远在海外,行踪不定,越国水师又主要布防于大江,一时竟难以奈何。

文种留下的经济体系开始出现裂痕,内部盘剥的极限和外部(范蠡)的商业竞争,使得越国的战争机器感受到了压力。勾践独裁统治下,缺乏有效制衡和真正能臣的弊端,逐渐显现。

昭关内外,楚越两国虽然达成了“大陵之盟”,但彼此的敌意和警惕从未放松。边境线上,小规模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

这一日,一队越国巡边士卒,与一队楚国斥候,在昭关以西一片有争议的山林中不期而遇。双方都视对方为入侵者,言语不合,立刻爆发了战斗。

箭矢呼啸,刀剑碰撞。战斗规模不大,双方各有十余人伤亡。最终,越军凭借地利和人数稍占优势,将楚军斥候击退,并俘虏了两人。

消息传回会稽和郢都,立刻引发了两国高层的关注。

越国方面,勾践认为这是楚国蓄意挑衅,试探越国底线,下令边境守军加强戒备,对任何敢于越境的楚人格杀勿论。

楚国方面,楚庄王闻讯大怒,指责越人背弃盟约,主动攻击楚军。他下令江东守军提高战备等级,并向昭关方向增派了部分兵力,以示警告。

尽管双方都暂时克制,没有将冲突升级为大规模战事,但这次流血的摩擦,无疑给本就脆弱的楚越和平蒙上了又一层厚重的阴影。两国边境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夫概的复仇之火在暗处燃烧,越国民间的怨气在悄然累积,文种留下的经济遗产出现隐患,楚越边境摩擦再生……东南之地,在晋楚争霸的宏大叙事之外,自身的矛盾与危机正在不断发酵。吴越的余烬并未熄灭,反而在风向变化时,爆发出新的、危险的火星。这些看似局部的动荡,或许将在未来,成为影响天下大势的又一重要变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