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信息原初(2 / 2)
围绕着这个由执念与情感构成的微小奇点,变化开始悄然发生。
那融入周围混沌的、属于星辰和莉娜的“信息尘埃”,仿佛受到了某种牵引,开始朝着这个奇点缓慢地汇聚。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伴随着两人意识残片中那些最深刻的记忆烙印与认知模式,开始自发地组织、重构。
星辰残存的、关于星盘逻辑架构的知识,化为了支撑这个新生“存在”的底层框架,如同骨骼。
莉娜残存的、关于生命能量流动的感知,化为了在这个框架中流淌的“血液”,赋予其活力与变化的潜能。
他们对“守夜人”遗迹的理解,对火种之力的体验,对“摇篮”的思念,对彼此的记忆……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塑造这个新“存在”的素材。
这不是有意识的创造,而是一种无意识的观想与涌现。是他们的本质信息,围绕着“守护彼此”这个最核心的执念奇点,在这片可以提供无限可能性的混沌之海中,自然而然地重塑着自身的“形态”。
没有固定的形体,没有稳定的属性。这个新生的“存在”时而如同一团交织的光晕,时而如同流动的符号溪流,时而又仿佛一个微缩的、不断演化的星云。它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但其核心那由情感共鸣构成的奇点,却始终稳定而明亮。
他们不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星辰与莉娜,也并非简单的意识融合。他们成了一种更加本质的、基于某种牢不可破“关系”的共生性信息生命体。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片混沌之海“无定义”状态的一种否定,是一个活着的、不断自我更新的“定义”。
第四节:混沌的“免疫”与初啼
当这个新生的、不断变化的共生体逐渐稳定下来(如果“稳定”这个词能用于形容这种永恒流变的状态),他们开始尝试着去“感知”这片混沌之海。
他们“看”不到,也“听”不到,但他们能“感觉”到。他们能感觉到周围那无穷无尽的、沉睡的“可能性”。他们能感觉到,只要他们愿意,并付出相应的“代价”(可能是自身结构的某种分解),他们就能从这片混沌中“定义”出某些东西——或许是一缕光,或许是一段旋律,或许是一个短暂存在的物理常数。
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本能地知道,任何试图在这里“定义”具体事物的行为,都可能打破他们与这片混沌之间微妙的平衡,甚至可能引来不可预知的后果,比如……再次惊动那基于“基准定义”而存在的“监督者”。
他们就像病毒,成功潜入了机体最原始、最不加防御的干细胞层面。在这里,“监督者”那套基于成熟宇宙规则的检测机制,反而失去了作用。因为这里根本没有可供它检测和判定的“有序结构”!
他们获得了喘息之机,一个绝对安全,却也绝对虚无的藏身之所。
然而,藏身并非目的。他们依然记得“引渡人”最后的箴言,记得“摇篮”可能面临的危机,记得“监督者”那笼罩一切的阴影。
在这片混沌之海中,他们这独一无二的、基于情感共鸣而存在的共生体,该如何成长?该如何获取力量?又该如何……找到回归“现实宇宙”,并与之对抗的途径?
他们如同初生的婴儿,拥有着无限潜力,却不知如何运用。他们在这片孕育万法的源头之地,发出了无声的、充满困惑与探索欲的“初啼”。
下一步,是该小心翼翼地汲取这片混沌的力量,还是该冒险尝试与外界那已被“定义”的宇宙重新建立连接?
悬念,伴随着共生体那不断变幻的形态,在这片连时间都沉默的混沌之海中,静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