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理念之河,分流的序曲(1 / 2)
第一节:和平下的潜流
“观测豁免权”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形的保护罩,将“秩序阴影”那冰冷的维度侵蚀之力隔绝在外。宇宙迎来了久违的、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然而,这和平并非一潭死水,而是如同表面平静、深处却暗流涌动的大洋。
“共鸣壁垒”依旧存在,但其功能已从抵御外敌,逐渐转变为维持宇宙内部规则信息流通的基础网络。星辰与莉娜刻意削弱了其强制性,更多地强调其连接与交流的媒介作用。
但这宽松的环境,并未消弭内部的分歧,反而让两种主要的发展理念,如同两条开始分叉的河流,愈发清晰地呈现出各自的河道。
以“织梦者”及部分中小型文明为首的 “庇护派” ,主张利用这段宝贵的和平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文明间的联系。它们推动建立更完善的联合决策机制,共享规则编织技术,甚至提议逐步统一部分基础规则标准,以构建一个更加紧密、更能集中力量应对未来危机的 “联合文明实体” 。在它们看来,松散的合作无法应对“秩序阴影”那样高度统一的敌人,唯有团结乃至一定程度的融合,才是生存之道。
而以“逻辑基石”及少数几个新兴的、极具个性的集体意识为首的 “自主派” ,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它们认为,“共鸣纪元”的价值核心就在于其文明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过度强调联合,会扼杀文明的个性,钝化其创造力,最终导致宇宙整体“可能性”的贫瘠。它们主张各文明应享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鼓励差异,甚至不排斥文明间因理念不同而产生的良性竞争与碰撞。
两种理念在共鸣网络中激烈交锋,言辞虽不似战争般酷烈,但其间的理念碰撞,却同样深刻影响着宇宙未来的走向。
第二节:“织梦者”的蓝图与“逻辑基石”的警告
“庇护派”的领袖,“织梦者”文明,率先提出了一份详尽的 《联合文明发展蓝图》 。蓝图描绘了一个高度协同的未来:各文明保留文化独特性,但在规则编织、能源利用、危机预警等基础领域实现深度整合,形成一个分工明确、效率至上的有机整体。它们甚至开始尝试构建一个小范围的“联合规则试验区”,以验证其可行性。
“逻辑基石”对此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它们并非反对合作,而是警惕那种牺牲多样性换取效率的倾向。“看看‘秩序阴影’!”它们的集体意识在共鸣网络中回荡,“它本身就是极端秩序与统一的产物!我们若走向那条道路,即便目标不同,也可能在形式上与我们的敌人趋同!这无异于自我阉割!”
它们指出,“织梦者”的蓝图看似美好,但其底层逻辑隐藏着对“不可预测性”和“低效率”的排斥,这与“可能性”宇宙的本质是相悖的。
争论愈演愈烈,一些原本中立的文明也开始被迫选边站队。宇宙的意识场域中,隐隐形成了两个理念的漩涡。
第三节:星辰与莉娜的平衡术
面对日益尖锐的内部矛盾,星辰与莉娜并未强行压制或偏袒任何一方。他们深知,无论是绝对的统一还是完全的自由散漫,都可能将宇宙引向危险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