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子孙绵延,青史余韵(2 / 2)
在这些演义中,狄青的铜面具被赋予神奇色彩:有的说它能辟邪,有的说它是天界所赐。清代戏曲《狄青闹京》中,有一幕尤为动人:
旦角唱道:”铜面具下藏忠胆,黥纹面上见真心。谁说寒门无将相,狄公便是第一人!”
每当演到此处,台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光绪年间,山西大旱。狄村百姓在古柏下祈求降雨,忽见一戴铜面具的老者出现在云端。当夜,甘霖普降。乡人皆言,这是狄青显灵保佑故土。
至今,在山西狄村的古柏下,仍能看到一块光滑的青石。村里的老人会告诉来访者:”这是狄青公少年时练武的系马石。”
每年清明,总有人在此石前洒酒祭奠。最令人感动的是,近年来还有些脸上刺青的年轻人前来祭拜——他们并非罪犯,而是以这种方式向这位面涅将军致敬。
2018年,狄村重建狄青祠。开光那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狄氏后人齐聚一堂。其中一位来自台湾的狄家后人,带来了一副精心复制的铜面具。
“这副面具,”他声音哽咽,“是根据家族秘传的图样制作的。在台湾的狄家人,每年除夕都会供奉铜面具,以示不忘根本。”
祠成之日,村民们在新塑的狄青像前发现了一首无名氏题诗:
“面涅何曾辱将星,铜面如月照汗青。
今日重立将军祠,犹闻当年战马鸣。”
这首诗很快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许多人因此知道了狄青的故事。更有人发现,狄青“面涅非辱”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它告诉世人,出身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真正的尊严来自于品格与作为。
一位历史学家在狄村考察时,偶然在古柏的树洞里发现了一个铁盒。盒中藏着一本泛黄的族谱,扉页上赫然是狄青的告诫“本寒微,蒙天眷顾,得立微功。愿后世子孙,勿以门第自矜,勿以贫贱自弃。但存忠义在心,便是狄家好儿孙。”
这段跨越千年的嘱托,如今被镌刻在狄青祠的照壁上,激励着每一个来访的人。
夕阳西下,狄村的古柏披上一层金光。系马石旁,几个孩童正在听老人讲述狄青的故事。当听到狄青戴铜面具大破西夏军时,一个孩子突然问道:
“爷,要是狄青爷爷活在今天,他还会戴面具吗?”
老人抚须微笑:“戴面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他留下的精神——面涅非辱,乃天赐印记。”
晚风拂过古柏,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着这句话。在这片狄青出生、成长的土地上,他的精神依然活着,在一代代人的传颂中,获得永生。
而历史的长河里,“面涅将军”狄青的名字,依然如他当年的铜面具一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