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林晚晴的投资:影视特效的未来(2 / 2)
台下一片寂静。
“五年内,我们会实现动态人物建模,演员穿套感应服,角色就能飞天遁地;十年后,观众坐在影院里,分不清哪帧是实拍,哪帧是数字生成。”他语气平静,却字字清晰,“这不是追赶别人,是咱们自己闯条新路。”
掌声如潮水涌来。
一名记者举手:“陈先生,您说的技术很先进,但国内基础工业还弱,真能支撑这种高投入项目吗?”
“基础弱,不代表不能跳级。”陈默答,“不用等别人铺好路再走,我们可以先造车,自己修路。”
又一人站起来:“林小姐,您这次投资巨大,考虑过失败风险吗?这领域在国内几乎是空白。”
林晚晴接过话筒,笑意未减:“风险当然有。但我信一个人,比信数据更早。”
她看向陈默:“五年前,他在病房里跟我说,未来电脑能做出电影里的妖怪,我当时觉得他烧糊涂了。可后来,他拿出了第一台自动调频的录音机,接着是能远程传输的对讲系统。每次我都以为他到顶了,结果他总能再往上走一步。”
她顿了顿:“所以我现在敢说,中国电影不仅能赶上世界,还能领先二十年。”
全场沸腾。
苏雪坐在前排,手指轻轻摩挲着文件夹边缘。她没有鼓掌,只是静静看着台上那个戴眼镜的男人,听见他说出最后一段话时,声音比之前更沉。
“这项技术,只服务中国的导演、中国的剧本、中国的观众。”陈默握紧话筒,“核心算法不授权任何外资企业,数据主权没得商量。”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林晚晴转身拿起两杯香槟,递给他一杯。玻璃相碰,清脆一响。
“为了未来。”她说。
“为了我们。”他回应。
镜头定格在这一刻:红裙与蓝布衫并肩而立,背后大屏滚动着“光影中国·2023计划”的字样,下方数据流不断刷新,计算引擎全力运转。
苏雪低头翻开文件最后一页,发现一行新批注,字迹熟悉——“已设独立防火墙,所有外部接口需双重认证”。
她合上文件夹,嘴角微微一动。
就在这时,陈默忽然转头看向观众席一角。那里坐着个陌生男人,西装笔挺,手里拿着笔记本正记录什么。他袖口露出一截银色腕表,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陈默不动声色地把手伸进口袋,摸到那枚尚有余温的遥控器。
林晚晴顺着他的视线望去,轻声问:“怎么了?”
“没什么。”他说,“只是觉得,有些人来得太是时候了。”
他盯着那人手腕看了两秒,收回目光,重新望向大屏。
画面切换到下一帧:未来城市的轮廓在晨曦中浮现,高楼间无数全息广告缓缓旋转,其中一个写着“国产特效·全球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