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工友来电(2 / 2)
“好的,李主任。”杨晚栀接过文件夹,认真地翻看起来。案子的情况不算复杂,但当事人家里很困难,妻子卧病在床,孩子还在上学,急需这笔工资治病。
看着文件夹里当事人的照片,那个满脸沧桑的男人眼里满是无助,杨晚栀心里一阵酸涩。她想起之前自己打过类似的官司,她虽然见过很多案例,但是看着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强权之下求助无果,她的心里还是很有感叹。
下午,杨晚栀跟着李主任去见当事人。当事人叫钱建国,住在城郊的出租屋里,房间狭小又昏暗,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药味。看到他们进来,钱建国连忙站起身,局促地搓着手:“李主任,杨律师,麻烦你们跑一趟。”
“王先生,您别客气,我们就是来了解情况的。”李主任笑着坐下,杨晚栀则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王建国的讲述。
钱建国说,他在一家建筑公司打工,老板承诺每个月发工资,可自从半年前开始,老板就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现在不仅工资没拿到,连老板都找不到了。他去劳动部门投诉过,可对方说需要证据,他手里只有一张老板写的欠条,其他的证据都没有。
“我老婆还在医院躺着,每天都要花钱,孩子下个月还要交学费,我实在没办法了,才找到你们律所。”钱建国说着,眼眶红了,声音也开始哽咽,“杨律师,李主任,你们一定要帮帮我,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杨晚栀看着他无助的样子,心里格外难受。她想起苏曼为了真相不惜牺牲自己,想起那些为了正义而奋斗的日子,她握紧了手里的笔,坚定地说:“王先生,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帮您要回工资。就算只有一张欠条,我们也会找到其他证据,为您争取应有的权益。”
从钱建国家里出来,李主任看着杨晚栀,这个看起来就没什么心眼子的,但实际上很有能力的姑娘,眼里满是赞赏:“你刚才的态度很坚定,对当事人来说就是定心丸。不过劳动纠纷的证据链最是磨人,欠条只能证明债权关系,还得找到他在公司工作的佐证——考勤记录、工服照片、工友证言,这些都得慢慢捋。”
杨晚栀点头,将笔记本上的要点划了圈:“我打算明天就去他干活的工地看看,说不定能找到认识他的工友。另外建筑公司的注册信息我也得查一下,避免老板跑路后找不到主体。”
“思路很清晰。”李主任拍了拍她的肩膀,“但记住,凡事多留个心眼。有些老板为了赖账会耍手段,别单独跟对方起冲突。”
回到律所时已近黄昏,杨晚栀把王建国的案子材料整理好,又在网上查了那家“宏远建筑公司”的信息——注册资本五百万,法人是个叫张海涛的男人,注册地址在郊区一栋老旧写字楼里,最近半年有多条劳动仲裁记录。她把这些信息截图存好,刚想给钱建国发消息确认工地位置,手机却先震动起来,是个陌生号码。
“喂,是杨律师吗?”电话那头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还带着急促的喘息,“我是钱建国的工友,叫刘铁。你……你快来城郊的废弃仓库这边,建国他……他出事了!”
杨晚栀的心猛地一沉,手里的笔“啪”地掉在桌上:“出什么事了?你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