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质疑者再找茬,被数据打脸(2 / 2)
她指着地图上冰岛的位置,屏幕上立刻弹出冰岛光伏项目的效果图:“冰岛刚跟我们联盟签了合作协议,要在雷克雅未克附近建一座20兆瓦的光伏站,用的就是抗寒组件和储能系统。根据测算,项目明年投产之后,他们的光伏度电成本能降到0.2美元,比当地的地热发电还便宜15%。到时候,冰岛就能实现‘地热+光伏’的清洁能源组合,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大屏幕最后跳出一张总结性的图表,标题醒目:“2023年,全球已有60%的地区,光伏度电成本低于石油;预计202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80%”。图表下方还附了一个蓝色的链接按钮,标注着“点击查看各国项目详情”——谁想验证数据,只要点进去,就能看到每个项目的成本明细、技术参数、甚至现场照片,全都是公开透明的信息。
汉森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和案例,嘴巴张了张,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他之前准备的那些质疑理由,在这些具体的数据和实际案例面前,全都站不住脚了。台下突然响起一阵掌声,先是零星的几声,很快就像潮水似的蔓延开来,比刚才汉森提问时热烈多了,还有人吹起了口哨,显然是被这组有力的数据说服了。
林晚把平板轻轻放在桌上,看着台下说:“我知道,传统能源企业可能会担心,光伏的发展会影响你们的利益。但我想说,能源转型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共同进步的过程。我们联盟非常欢迎石油、天然气企业加入,一起研究‘光伏+传统能源’的混合能源系统——比如在油井旁边的空地上建光伏站,用光伏电给抽油机、输油管道供电,既不浪费土地资源,又能降低你们的运营成本;还可以合作建光伏储能电站,在石油运输受阻的时候,用光伏电保障民生用电。”
汉森这才缓过神来,脸上的傲慢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几分尴尬。他站起身,对着林晚微微欠了欠身,语气也软了下来:“林主席的数据分析得很清楚,案例也很有说服力,是我之前获取的信息太滞后了,对光伏技术的进步了解不够。后续我们集团,或许可以跟联盟探讨一下混合能源系统的合作可能性。”
“我们随时欢迎,联盟的技术团队可以随时跟你们对接。”林晚点点头,没有趁机追问,也没有表现出丝毫得意——数据已经说明一切,没必要再纠结谁对谁错,推动合作才是更重要的事。
论坛结束后,不少代表围着林晚,有的想深入了解成本控制的技术细节,有的直接拿出合作方案,想尽快引进光伏项目;还有几个原本持怀疑态度的石油企业代表,也主动过来交换名片,说想进一步了解“光伏+石油”的混合模式。玛丽婶子挤到林晚身边,笑得合不拢嘴,拉着她的手说:“林主席,你刚才那几下太解气了!把汉森说得哑口无言,看他以后还敢不敢随便质疑光伏!”
林晚笑着摇摇头:“不是我厉害,是技术和数据厉害。只要我们的技术一直在进步,成本一直在降,用实际案例证明光伏的价值,质疑声自然会越来越少。”
陆哲从人群外挤进来,手里端着一杯温水,递到林晚手里:“早就知道你提前准备了这些数据,刚才汉森突然站起来的时候,我还稍微捏了把汗,怕你没来得及整理。”
“怎么会没准备?”林晚喝了口温水,缓解了一下喉咙的干涩,“这种质疑我们早就预料到了,这些数据都是我跟陆氏的技术团队、联盟的调研小组一起整理了半个月的成果,每个数字都有实际项目支撑,每个案例都能找到负责人核实,假不了。”
当天晚上,“光伏度电成本低于石油”“林晚用数据打脸质疑者”的话题就冲上了全球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国内网友把林晚在论坛上展示的数据做成了九宫格图片,配文“用实力说话,用数据打脸,林总这波操作太飒了!”;还有人翻出汉森所在石油集团去年的财报,调侃“建议汉森总多看看联盟的技术报告,别还活在五年前的认知里”。
全球光伏联盟的官网也趁机更新了一份《全球光伏成本白皮书2023》,把林晚在论坛上展示的所有数据、案例、技术参数都完整地放了上去,还附带了Excel格式的原始数据下载链接,供各国政府、企业免费参考。不到24小时,白皮书的下载量就突破了10万次,不少国家的能源部门都发来了邮件,想邀请联盟的专家去做光伏成本测算,还有些小岛国直接提出要加入联盟,希望尽快引进光伏项目。
林晚坐在酒店的书桌前,翻看着网友的留言和联盟官网的下载数据,手指无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母亲苏晴的旧钢笔——笔身的纹路已经被摸得光滑,却依旧带着熟悉的温度。她想起母亲当年在实验室里搞光伏研发时,也有人说“这东西成本太高,根本推广不开”,母亲当时没多说什么,只是埋头画图、反复试验。现在,她终于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证明了母亲当年的坚持没有错。
“在想什么呢?”陆哲洗完澡出来,看到她对着电脑发呆,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膀上。
“在想,下次再有人质疑光伏,我们就能拿出更多数据打脸了。”林晚转过身,对着他笑了笑,“明年我们还要推更高效的光伏薄膜,成本估计还能降10%,到时候会有更多地方用得起光伏电。”
陆哲点点头,指着窗外的夜景——日内瓦的街道上,不少路灯已经换成了光伏供电的款式,柔和的灯光照亮了行人的路。“你看,连这里的路灯都在变。等我们的技术再进步,说不定以后油井旁边都会长满光伏板,到时候就没人再质疑光伏成本高了。”
林晚看着窗外的灯光,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质疑声不会完全消失,毕竟能源转型是个漫长的过程,总会有人固守旧的认知。但只要每一次面对质疑时,都能用扎实的数据、实际的案例回应,就能让更多人看清光伏的价值,让更多国家选择清洁能源。而这,正是全球光伏联盟存在的意义——用技术打破偏见,用数据证明未来,让清洁能源真正走进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照亮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