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诺奖勋章映善意,光暖世界和平心(2 / 2)
“张瑶用光伏丝线做的衣服,穿在火星宇航员的身上,也穿在叙利亚难民的身上。去年她在巴黎办的非遗光伏时装秀,卖衣服的钱建了五所光伏小学——现在那些小学的孩子们,穿着她设计的光伏校服,既能保暖,又能给书包里的笔充电。张瑶说‘美和善意是一起发光的’,她做到了。”
张瑶坐在大姑旁边,晃着手里的设计稿,稿纸上的光伏时装纹样,亮得像刚画上去的,她对着林晚比了个“耶”,嘴角翘得老高。
“星辰才十七岁,却设计出了能在火星稳定供电的光伏站。他在实验室里熬了三个月,把光伏组件的抗辐射涂层改了八次,现在火星光伏站的组件,能在零下六十三度的环境里,稳定发电三百天。他说‘我要让光伏的光照亮火星’——现在‘祝融号’的飞船上,已经装了他设计的组件,再过六个月,火星的红沙丘上,就能亮起点点蓝光。”
星辰坐在青少年代表区,正举着块微型光伏芯片,芯片的光映在他脸上,像把星星贴在了他的额头,周围的外国学生都在拍他的肩膀,眼里满是佩服。
“还有陆哲,他守着星辰科技的实验室,把每块光伏板的发电效率,都调到了能到的最高。去年撒哈拉的光伏站遇到沙尘暴,他带着团队在沙漠里蹲了七天,把两百块组件的清洁系统都改了一遍,现在那座光伏站,能抗住十二级的沙尘暴。他说‘技术要稳,才能暖人’——他的稳,让全球两万个光伏站,都能稳稳当当发光。”
陆哲坐在林晚的位置旁边,正对着她笑,手里攥着她的保温杯,是她常用的那个,印着星辰的logo,杯盖磨出了个小缺口。
林晚顿了顿,指尖碰了碰领口的诺奖勋章,冰凉的金属突然变得暖起来,像沾了她的体温:“所以你们看,这奖不是我的——是石头手里的光伏灯的,是莱拉手里的锤子的,是卡玛手里的水泵的,是大姑工具包的,是念念书里的案例的,是张瑶衣服上的丝线的,是星辰芯片里的光的,是陆哲实验室里的组件的,是全球每个把善意变成行动的公益人的。”
“我只是个送光的人,真正让世界变和平的,是那些伸手接光的人——是他们把光攥在手里,暖了自己,也暖了别人。”
这话落下去,大厅里静了两秒,然后掌声像潮水似的涌上来,裹着哽咽的声音,裹着椅子腿蹭地毯的“刺啦”声,裹着窗外的风声,把整个金色大厅都裹得暖乎乎的。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擦了擦眼睛,对着林晚鞠了个躬;联合国专员把《全球公益法律指南》抱在怀里,像抱着块暖玉;石头举着光伏灯,对着林晚挥了挥,灯亮得晃眼;莱拉站起来,对着林晚比了个“爱心”,头巾上的光伏徽章闪得更亮。
颁奖礼结束后,林晚被一群人围在大厅的角落,有人递名片,有人要合影,有人握着她的手说“您的光伏板照亮了我家的帐篷”。大姑挤开人群,把一碗热可可塞到她手里,杯子是陶瓷的,印着挪威的森林,热可可的甜裹着奶腥气,往鼻子里钻:“快喝,外头冷,别冻着。”
林晚捧着杯子,看见陆哲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她的围巾——是大姑织的,蓝线裹着银线,他正对着她笑,星辰和念念挤在他旁边,手里举着个用光伏贴纸拼的牌子,写着“晚晚姐最棒”,贴纸的光闪得像星星。
张瑶挤过来,拽着林晚的裙摆看,指尖碰着裙摆的蓝点:“你看这光点,跟着你走的时候,像把整个星空都带过来了!我就说这设计配诺奖最合适,又暖又亮!”
林晚笑着拍她的手:“谢谢你,瑶瑶,这裙子真好看。”
正说着,泽塔星人的代表走了过来,他的细手指蜷在袖口里,手里拿着个透明的瓶子——瓶子是用他们星球的水晶做的,能折射光,里面装着小行星带的尘土,土是淡灰色的,裹着点细碎的星尘,瓶身贴着块微型光伏标签,正亮着淡蓝的光:“这是我们星球的土,里面有泽塔星的星尘。谢谢你的光,让我们知道,宇宙里不是只有冷的地方,还有能暖人的光。”
林晚接过瓶子,尘土在瓶里轻轻晃,像装了一小片星空,光伏标签的光映在尘土上,亮得像碎钻:“这是我们共同的光,以后我们一起,让这光更亮些。”
泽塔星人的代表点了点头,细手指碰了碰瓶子,嘴角弯出个浅弧——那是他们星球的“笑”,像淡蓝色的光,裹着点暖。
晚上,他们挤在奥斯陆老城的一家小餐馆里。餐馆的窗户是木质的,上面有划痕,雪花落在玻璃上,像碎掉的星星,风裹着雪敲在窗上,“沙沙”的像翻书的声儿。
大姑点了一大盘红烧肉,是她提前跟餐馆老板说的,让老板用中国的酱油和糖,此刻盘子端上来,油光裹着糖色,红烧肉的皮亮得像光伏板,香得钻鼻子,油淌在盘子上,亮晶晶的。
“咱今晚得好好庆祝!”大姑拿起筷子,给每个人夹肉,一块肉掉在盘子上,油溅了她手一下,她甩了甩,毫不在意,“晚晚得了诺奖,咱的光伏事业,算是真的照亮全世界了!以后咱还要把板装到月球上,装到小行星带,让全宇宙都亮着咱的光!”
林晚咬着红烧肉,甜香裹着咸鲜在嘴里散开,油淌在嘴角,她拿纸巾擦了擦,笑着说:“明天咱去奥斯陆的难民营看看吧,给孩子们送点新的光伏灯——是星辰做的微型的,能揣在口袋里,还能当玩具。”
陆哲点头,手里拿着个光伏灯的样品,灯是小兔子形状的,按一下耳朵就能亮:“我已经让星辰准备了五十个,还有光伏玩具,能发光的小汽车,孩子们肯定喜欢。”
星辰举着个光伏小汽车,按了下开关,车身上的灯亮了,蓝点跟着车轮转:“我还在玩具里装了小芯片,能教孩子们认‘光’这个字,用英语、挪威语、索马里语都能读。”
念念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本绘本,是《全球公益法律指南》的儿童版,画着兔子拿着光伏灯,给其他小动物照亮:“我准备了二十本绘本,给孩子们讲‘每个人都该被保护’的故事,让他们知道,不管在哪里,都有人会给他们撑伞。”
张瑶晃着手里的袋子,里面是她织的光伏围巾,颜色是暖黄的,像光伏灯的光:“我带了三十条围巾,都是软的,裹在脖子上能暖一晚上,围巾上的光伏芯片还能给手表充电,孩子们肯定喜欢。”
大姑把工具包往桌上一放,拉链“哗啦”响,露出里面磨得发亮的扳手:“我带了修板工具,要是难民营的光伏板坏了,我当场就能修——保证十分钟就能让灯亮起来!”
老王坐在旁边,给每个人倒热可可,杯子碰在一起,“叮当”的声儿裹着笑声,飘出餐馆的窗户,和窗外的雪融在一起,暖得像奥斯陆的春天。
林晚看着眼前的人——大姑的工具包敞着,扳手的光映在红烧肉的油上;念念的绘本摊在桌上,兔子的光伏灯亮得晃眼;张瑶的围巾搭在椅背上,暖黄的光裹着绒;星辰的光伏小汽车在桌上跑,蓝点跟着转;陆哲的手放在她的手上,暖得像热可可。
她突然觉得,诺奖勋章的重量,远比不上这些人的笑脸——她只是往黑的地方送了束光,却收获了一整个世界的暖。
而这暖,会像光伏板的光一样,在黑的地方亮着,在冷的地方暖着,把和平的种子,撒在每一个伸手接光的人心里,撒在每一片需要暖的土地上,撒在每一个等着光的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