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除夕夜和知青们畅谈七七年(2 / 2)
上大学,毋庸置疑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可水泥厂发展到现在的状态,谁也做不到立即放下。
毕竟,上大学不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做事业吗?
看到大家都左右为难,孙建国说话了:
“黄大哥,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我自己可以表个态,如果真的有机会上大学,我也不会丢下水泥厂。
万一真的只能二选一,我还是宁愿选择留在厂里。”
孙建国一边说,眼神一边看向同来的几个知青,最后拉着吴小迪的手:“我留下来,小迪就可以安心去上学。”
有了他的开头,赵国庆和其他几个陆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黄不凡呵呵笑着摆摆手:
“要我说,你们都想得太复杂了。要是换做我,我就要鱼与熊掌全都吃。”
看大家都有点不解,黄不凡继续说道:“我的意见,过完年,你们就要开始给自己培养副手。
也就是即使自己短时间不在,他们能代替你们管理水泥厂的生产运行。
到时候你们只要有本事,谁都可以去上大学。
只是到时候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可以选近一些的学校嘛,读书管理两不误。学成归来,水泥厂不更是如虎添翼?”
现阶段,知青们对于大学的理解还停留在“推荐工农兵大学”这个层次。对于黄不凡说的“就近选择”不是太理解。
吴小迪一贯和黄不凡比较亲近,说话就更随便一些:“黄大哥,难道我们还能自己选学校?”
黄不凡当然不能说恢复高考的事,只好摸了摸鼻子说:
“小迪同志,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点。运动之前,高中上大学不都是自己填志愿么?如今扭转了乾坤,明年肯定会慢慢走上正轨的。”
赵国庆和几个知青赶紧商量起来,大家凭着自己的记忆搜肠刮肚,看有没有离得近的又适合自己的大学。
黄不凡哈哈乐了:“八字还没一撇呢,你们不用太着急,先要做好的就是复习好功课。
尤其是我刚才说的那个事,一定不能掉链子。
水泥厂既是你们的心血,也是黄家湾的心头肉,绝对不能因为你们上学就给糟蹋了哦。”
孙建国马上表态:“黄大哥放心,我们几个肯定要商量好,做出合适的安排。绝对不能拖水泥厂发展的后腿。”
说完了正事,黄不凡打量了大家一圈,笑吟吟地问赵国庆说:
“我没记错的话,你们几个都二十五六了吧,还没想着结婚过日子么?”
当时从西山峰农场过来的六个知青,除了付拥军因为家里有事,回去后没有再来之外,其他人都留了下来,吴小迪也顶上了付拥军的名额。
听到黄不凡问到这个话题,孙建国不好意思地说了:
“大哥,我们这不都是在等你当时说的大学的事么。你当时说了五六年,我们算了算也快期满了……”
黄不凡笑得更大声了:“上大学和结婚不冲突啊,你们真的把对方认成志同道合的伴侣,那就抓紧时间把喜事办了。”
在知青们的耳朵里,黄不凡的话几乎等同于圣旨,连黄玉明这个书记都没那么好使呢。见他这么说,赵国庆和黄雅芳对视一眼:
“黄大哥,这个简单,我们过两天请你给我们证婚,我和雅芳,孙猴子和小迪请大家吃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