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吐)过的大能(2 / 2)
镇元大仙闻言,抚须笑道:“三太子此言差矣。童趣难得,体验为上。果子虽被‘创新’,然其中蕴含的活力与尝试,亦是难得之‘道’。至于挫折教育……呵呵,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
哪吒被这四两拨千斤的话噎了一下,悻悻道:“行,您境界高!我说不过您!” 说完下台,准备看别人发挥。
第二位嘉宾是红孩儿,他上台就喊:“镇元爷爷!您那五庄观真好玩!果子也好吃!就是……就是那厨房灶火不太好用!差点耽误了我发挥!”
众人绝倒,这熊孩子是来吐槽还是来撒娇的?
红孩儿话锋一转:“不过镇元爷爷,您那俩徒弟,清风明月,也太小气了吧!我们就弄坏了几个盘子,摔了一口锅(镇元大仙笑容微僵),他们就跟我们念叨了半天!比俺娘还啰嗦!您得好好管管!”
镇元大仙无奈摇头:“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接着是姜子牙,他慢悠悠地上台,先对镇元大仙打了个稽首。
“大仙,”姜子牙开口,声音平和,“贫道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大仙。您那袖里乾坤,包罗万象,奥妙无穷。不知……可否装得下,这洪荒众生的……烦恼与算计?”
这话一出,现场安静了一下。这问题有点深啊。
姜子牙继续道:“就说龙宫布雨那次,贫道不过随手垂钓,梳理雷灵,便被某些小友(瞥了一眼哪吒)视为‘不务正业’。却不知,顺势而为,以柔克刚,亦是天道。大仙您说,是也不是?” 他这看似在请教,实则是在为自己“钓鱼”正名,顺便暗戳戳地回了哪吒上期对他的吐槽。
镇元大仙深深看了姜子牙一眼,含笑点头:“子牙道友所言,暗合自然之道。神通法术,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垂钓碧波,心合天地,岂是俗物可比?”
姜子牙满意地点点头,施施然下台。弹幕:【高!实在是高!】、【姜还是老的辣!】、【这波逼格起来了!】
第四位嘉宾,闵公尊者上台,他先对镇元大仙合十一礼。
“阿弥陀佛。镇元大仙,久仰了。”闵公尊者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庄严,“地仙一脉,清净自在,与我佛门亦有相通之处。然,小僧观《奔跑吧大能》地府篇,见大仙门下并未参与那幽冥历练,不知大仙对此,有何看法?”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佛地藏王菩萨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府虽苦,亦是修行道场,明见因果之地。大仙超然物外,自是逍遥,但若门下弟子亦能入世历练,体察众生之苦,或许……道心更能圆融?”
这话就有点意思了,看似请教,实则隐隐有质疑五庄观“避世”之嫌,甚至有点抬高灵山、贬低地仙的意味。
镇元大仙笑容不变,拂尘轻扫:“尊者有心了。我地仙一脉,顺天应人,修的是与天地同寿的真逍遥。入世出世,皆是道途。地狱固然可修慈悲心,但我这万寿山,一草一木,一果一蔬,亦蕴含生生不息之造化,见证枯荣轮回之至理。道不同,不相为谋,然皆可达彼岸。尊者以为如何?”
一番话,既点明了自己的道,又暗指佛门执着于“地狱”,未必就更高明,可谓滴水不漏。闵公尊者闻言,再次合十,不再多言,默默下台。
最后,申公豹从阴影里发出总结性拱火:“嘿嘿嘿……妙啊!妙啊!镇元子道友果然道行高深,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不过嘛,这人参果的‘劫难’,怕是已成定局,流传洪荒了!道友,看开点,看开点,嘿嘿嘿……”
所有嘉宾吐槽完毕,压力再次给到主咖。
镇元大仙从容起身,走上主讲台,目光扫过台下众人,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诸位道友的‘厚爱’,贫道心领了。”他开口,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遍全场,“红孩儿小友觉得我那童子啰嗦,嗯……回头贫道让他们多备些果子,堵住你的嘴便是。”
众人轻笑。
“哪吒小友觉得贫道袖里乾坤是挫折教育,”镇元大仙看向哪吒,“殊不知,困境中方见真性情,危难时才显急智谋。你与红孩儿后来的表现,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贫道甚慰。”
哪吒撇撇嘴,没说话。
“子牙道友论道,深得自然三昧。”镇元大仙对姜子牙点头,“垂钓非钓,乃钓心也。与贫道观果熟蒂落,感四时轮回,异曲同工。”
“至于闵公尊者……”镇元大仙笑容微深,“地府修行是道,我山林逍遥亦是道。佛门讲普度众生,我地仙一脉,泽被的乃是这洪荒天地本身。孰高孰低?不过是着眼处不同罢了。若他日有缘,欢迎尊者来我五庄观,品一品人参果,论一论天地道,如何?”
最后,他看向主持人白羽,以及幕后阴影里的申公豹:“白主编办此大会,别开生面,虽略显……跳脱,却也让我等多了几分烟火气,不错。申公豹道友……嗯,你还是少笑为妙,容易招灾引祸。”
一番回应,从容不迫,既接了所有槽点,又维持了自身逼格,甚至还反将了一军,堪称吐槽大会史上的“防守典范”!
现场再次爆发出掌声,这次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佩服。
白羽擦着(不存在的)冷汗上台:“精彩!太精彩了!镇元大仙果然道行高深,我等……服了!第二期《洪荒吐槽大会》圆满结束!感谢各位嘉宾贡献的精彩(且危险)的发言!我们下期……看缘分吧!(再办下去真怕道祖降雷劈我)”
第二期吐槽大会,在一种奇异的、既针锋相对又似乎达成了某种“互相理解”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洪荒众生再次收获了无数谈资和表情包。而白羽的《洪荒周刊》编辑部,在作死的道路上,越发“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