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矿工博士(1 / 2)
星火科技材料研究院,最深处的那个实验室,如今挂上了一个崭新的、临时手写的牌子——“城市矿场”项目组。牌子片,像是一种无声的宣誓。
实验室里,往日那种专注于单一材料合成的宁静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混乱的繁忙。实验台上,不再是整齐划一的烧杯和试剂,而是堆满了各种“破烂”——拆得七零八落的电路板、扭曲的手机外壳、拆出来的锂电池,甚至还有几个老旧的路由器和硬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酸味和金属加热后的特殊气息,偶尔还夹杂着塑料燃烧的焦糊味。
崔明远,这位平日里衣着整洁、一丝不苟的材料学博士,此刻完全变了个人。他套着一件沾满了不明污渍的白色实验服,袖子挽到手肘,头发乱糟糟的,眼镜片上都是指纹。他几乎是住在了实验室,连续几天没回家,困了就在旁边的折叠床上眯一会儿,饿了就扒拉几口食堂送来的盒饭。
最明显的是他身上的味道。长时间接触各种酸液、溶剂和高温分解的废气,即使经过严格清洗,一股淡淡的、混合着酸性和金属感的味道,也已经顽固地浸入了他的衣服和皮肤。年轻的团队成员们私下里开玩笑,给他起了个外号——“矿工博士”。
“博士,‘矿工一号’反应釜的数据出来了!”一个戴着防毒面具的年轻研究员,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报告,声音闷闷地喊道。
崔明远立刻从一堆电路板中抬起头,快步走过去,几乎是抢过报告。他扫了一眼上面的数据,眉头瞬间拧成了死结。
“提取率0.023%?!”他的声音因为疲惫和失望而有些沙哑,“怎么比昨天还低了?不是调整了酸浴的浓度和温度曲线吗?”
年轻研究员无奈地摘腐蚀太厉害了,而且产生的含氯废气超标,环保组的同事已经来抗议三次了。温度曲线……我们尝试了三种,结果要么是提取率低,要么就是杂质含量爆表,后续分离成本更高。”
崔明远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把本就凌乱的头发弄得更像鸟窝。他走到那个被他们戏称为“矿工一号”的小型反应釜前,透过观察窗看着里面翻滚的、冒着气泡的浑浊液体,那里面正“烹煮”着几十块破碎的手机主板。
“成本呢?初步核算出来没有?”他头也不回地问。
另一个负责数据记录的女研究员,在电脑上敲击了几下,叹了口气:“博士,粗略算了一下,不算设备折旧,光是这第一批实验消耗的化学品、能源和环保处理费用,摊派到可能提取出的那零点几克‘铼’和‘镓’上……成本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两百倍以上。”
“两百倍?!”旁边一个正在用王水小心翼翼浸泡芯片的小伙子手一抖,差点把烧杯打翻,失声惊呼,“我的天!这哪是挖矿,这简直是烧钱啊!”
实验室里陷入一片沮丧的沉默。只有反应釜低沉的运行声和通风橱的嗡鸣还在持续。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到硌人。从这些成分复杂、形态各异的电子垃圾中,高效、环保地提取出特定的稀有金属,难度远超他们最初的想象。这不像在矿山里,矿石成分相对单一,这里的“矿石”是无数种材料的复杂混合体,彼此纠缠,想要精准“捕捞”目标,如同在一锅乱炖里只挑出某一味调料,谈何容易。
崔明远走到角落的洗手池,用冷水狠狠冲了把脸,试图驱散脑中的疲惫和挫败感。冰冷的水珠顺着他憔悴的脸颊滑落。他抬起头,看着镜子里那个眼窝深陷、胡子拉碴、身上散发着酸味的自己,恍惚间真觉得自己像个在矿井下挣扎了数日的矿工。
“矿工博士……嘿。”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扯出一个苦涩的自嘲笑容。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了。林烨和周伟一起走了进来。两人显然也被实验室里这股浓烈的“工业气息”呛了一下,林烨下意识地揉了揉鼻子。
“老崔,情况怎么样?”林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实验台和团队成员们垂头丧气的表情,心里已经猜到了七八分。
崔明远转过身,用毛巾胡乱擦了把脸,走到林烨面前,将那份标着“提取率0.023%”和“成本估算:200倍+”的报告递了过去,声音低沉:“林总,周总。情况……不太好。效率太低,成本太高,环保压力也大。我们试了几套方案,效果都不理想。”
周伟接过报告看了一眼,眼皮直跳,倒吸一口凉气:“两百倍?!老崔,这……这玩意儿就算搞出来,也完全没有经济性可言啊!还不如……”
他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意思很明显——还不如当初考虑向巨头妥协。
林烨没有说话,他只是仔细地看着那份报告,手指在那些令人沮丧的数据上缓缓划过。他的表情很平静,没有流露出任何失望或者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