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话语权的争夺(2 / 2)
紧接着,林曼又为林烨争取到了一个重量级的专访——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环保杂志《绿色视野》的封面人物专访。
专访安排在星火总部一间安静的会议室里。负责采访的是一位气质干练、问题刁钻的女主编,姓苏。
寒暄过后,苏主编直接切入正题,问题相当尖锐:
“林总,恭喜星火在技术突破和供应链自主上取得的进展。但我们注意到,近期业界对贵公司‘城市矿场’计划的环境风险存在一些担忧。您如何回应这种‘打着环保旗号可能造成污染’的质疑?”
林烨坐在沙发上,姿态放松,脸上带着从容的微笑,他没有回避,而是直视着苏主编的眼睛:
“苏主编,感谢您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有质疑是好事,说明大家关心环保,这也是我们星火一直以来秉持的理念。”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但是,将‘城市矿场’与‘环境污染’划等号,这本身就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一种有意的曲解。”
“哦?”苏主编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
“传统的、粗放的电子垃圾处理方式,确实可能带来环境问题。但那正是我们要用‘城市矿场’去改变和终结的!”林烨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投入巨资研发的生物浸出、离子交换等核心技术,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从源头和过程上,杜绝二次污染。我们的设计中,废气净化效率、废水回用率都设定了远高于国家标准的内部指标。”
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诚恳:“我们建设的不是一个传统的回收站,而是一个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资源循环再生的‘绿色工厂’。我们把电子垃圾视为‘城市矿产’,不是要粗暴地开采它,而是要精细地、友好地‘请’出其中的有价值成分,让它们重获新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环保。”
苏主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接着问道:“听起来很美好。但众所周知,环保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星火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在商业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这会不会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林烨笑了笑,回答道:“短期内,我们的成本确实会比依赖原始矿产要高。但这正是技术创新的价值所在——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提升效率,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将成本降至可接受的范围。更重要的是,”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加重,“这种投入,换来的是供应链的自主和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这笔账,不能只算眼前的经济小账,更要算长远的发展大账和环保的社会账。”
他看向窗外,目光似乎投向了更远的未来:“而且,我认为‘城市矿场’代表的循环经济模式,本身就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今天在技术和模式上的探索和投入,不仅是为了星火自己,也是希望能为整个行业蹚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这其中的社会价值,是无法用简单的成本收益来衡量的。”
专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林烨侃侃而谈,从技术理念到商业模式,从企业责任到行业未来,既回应了质疑,更系统地输出了星火关于“城市矿场”和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苏主编合上笔记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林总,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您的很多观点,特别是关于算‘大账’和‘社会账’的部分,让我很受启发。我相信,我们的读者也会对星火的‘城市矿场’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几天后,《绿色视野》最新一期刊发,封面正是林烨沉稳自信的特写,标题格外醒目:《林烨:城市矿场,掘金绿色未来》。文章用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星火“城市矿场”的环保理念、技术优势和长远规划,将之前那些模糊的质疑击得粉碎。
这篇权威专访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业界和公众层面都引发了强烈的正向反响。星火科技负责任、有担当的环保科技企业形象,变得更加清晰和高大。
林曼拿着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走进林烨办公室,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林总,舆论风向,彻底扭转了!”
林烨接过杂志,看着封面上自己的影像,淡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