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夏崇宗李乾顺:传奇一生少年天子的逆袭之路(2 / 2)
不过,李乾顺的改革之路可并不顺利。他的这些改革措施,触动了一些贵族的利益,他们纷纷跳出来反对。有的贵族说:“咱们西夏一直都是按老祖宗的规矩办事,你现在搞这些改革,这不是瞎折腾吗?”还有的贵族直接在朝堂上和李乾顺顶嘴,说他崇洋媚外,只知道学汉族的东西,忘了自己是党项人。面对这些反对声音,李乾顺并没有退缩,他耐心地给贵族们讲道理,告诉他们改革的重要性。他说:“咱们西夏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如果不改革,国家就会越来越弱,到时候连生存都成问题。我们学汉族的文化和制度,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不是忘了自己的根。”在李乾顺的坚持下,改革还是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在外交方面,李乾顺也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谋略。当时的局势,那叫一个复杂。北宋虽然日渐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还是不容小觑。辽国呢,一直是西夏的靠山,但也对西夏有一定的控制欲。后来,金国崛起,更是搅乱了局势。
李乾顺深知,西夏夹在这些大国之间,必须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灭国。于是,他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一开始,他施行“依附辽朝与对宋和解”的方针,即“附辽和宋”。他接受辽国号令,还替辽国出兵攻打拔恩母(粘拔恩)部落,作为回报,辽朝也派遣使臣前往北宋进行调停,促使两国休兵止战。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辽国的关系,他还派人向辽国求婚。西夏贞观五年(公元1105年),辽天祚帝将宗室女南仙封为成安公主嫁给了李乾顺,辽夏关系由此更为密切。
与此同时,李乾顺也没有忘记和宋朝修好。在辽国的调解之下,他遣使臣向宋呈上誓表,夏国承认“两经母党之擅权,累为奸人之窃命”。宋哲宗随即颁诏许和,恢复“岁赐”。自此,西夏外部环境得以安定,李乾顺也能腾出手来专心发展国内经济和文化。
可是,好景不长。宋朝权臣蔡京、童贯集团对西夏用兵,以开边求攻为方针,又开始对西夏发动战争。从西夏雍宁二年(公元1115年)至西夏元德元年(公元1119年),宋军多次进击西夏。李乾顺也不是吃素的,他命令晋王察哥率领步骑万余人进行迎战。这晋王察哥也是一员猛将,在他的带领下,西夏军队将刘法所部全部歼灭,宋军伤亡数万人。西夏军队乘胜攻克宋朝统安城,进而围攻震武城。
不过,李乾顺也知道,西夏和宋朝长期打下去,对谁都没好处。于是,在对宋作战取得胜利的情形下,他又凭借辽国的名义再次向宋朝求和,宋朝无奈被迫接受与西夏议和。这一番操作下来,李乾顺可算是在宋辽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让西夏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后来,金国崛起,实力越来越强大。这金国就像一个凶猛的野兽,到处扩张领土,先是把辽国打得节节败退,接着又把目标对准了北宋。李乾顺一看这局势,知道又到了关键时刻。他心里明白,辽国已经靠不住了,如果还继续和辽国绑在一起,西夏肯定也得跟着遭殃。于是,他果断调整国策,决定联合金国。
西夏元德五年(公元1124年)正月,李乾顺向金国称臣。金朝把原本属于辽国的下寨以北、阴山以南、吐禄泊以西的土地割让给了西夏。李乾顺尝到了甜头,开始跟着金国一起攻打北宋和辽国。西夏军队四处出击,攻占了不少城池和土地。
西夏元德六年(公元1125年),辽国灭亡。
西夏正德元年(公元1127年),金兵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也灭亡了。金国把原本属于北宋的陕西北部之地割给西夏,以河为界,从而确定了西夏的疆域。
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李乾顺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巧妙地利用金国和北宋、辽国之间的矛盾,在战争中捞取好处,让西夏的领土不断扩大。而且,他还善于用人,晋王察哥等一批将领在他的领导下,为西夏立下了赫赫战功。
西夏大德五年(公元1139年),李乾顺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终年五十七岁。他在位长达五十四年,在他的统治下,西夏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达到了鼎盛,后人将其统治时期称为乾顺盛世。
李乾顺逝世后,谥号为圣文皇帝,庙号崇宗,安葬于显陵。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三岁登基的傀儡皇帝,到亲政后大展宏图,开创盛世的一代雄主,他的经历让人感叹。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复杂的局势中为西夏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道路,让西夏在西北的土地上屹立不倒。
参考《西夏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