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电报首通(2 / 2)
将军,不是我们故意捣乱。大家都说这线会吸人魂魄...
林川没有生气,反而在村里住了下来。他让工匠在村中架设了一小段演示线路,当着村民的面传递消息。
当村民看到这边写下的字,瞬间就在另一边显示出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不是妖术,林川解释道,这是科学,就像你们用的水车一样。
他还让村里的孩子来学习操作,承诺学成后可以当电报员,领取俸禄。
这个举措改变了村民的态度。更让人惊喜的是,当第一个村民通过电报联系上远在辽东的亲人时,消息很快传开,要求架设线路的村庄越来越多。
然而朝中的反对声依旧强烈。这日,范景文的门生联合上书,说林川借电报之名,行监视之实。
他们在害怕。顾炎武分析,害怕消息传递太快,他们就无法欺上瞒下了。
就在这时,边境急报:岳托残部正在集结,可能要趁皇帝病重之机犯边。
立即给盛京发信...林川说到一半停住,驿马传递至少要五天。
用电报试试?雷匠人提议。
此时电报线路只通到山海关。林川决定冒险一试。
盛京...有警...加强防务...简单的信号通过一站站传递,居然在一天内就送到了盛京。
杨把总接到消息,立即加强戒备。三天后,岳托果然来犯,但因为明军早有准备,大败而归。
这场胜利让电报机声名大振。连最初反对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认其价值。
但林川却更加谨慎了。他明白,这项技术既能造福百姓,也可能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设立电报局,他下令,所有电报内容必须登记在册,严禁私传消息。
崇祯皇帝得知电报机的成功后,特意召见林川:
林爱卿,此物确实神奇。但你要记住,技术可以改变传递消息的速度,却改变不了人心。
这句话让林川深思。确实,在电报线路架设的同时,各种谣言传播的速度也变快了。
大帅,孙小眼汇报,有人在利用电报传播谣言,说皇上已经...
立即追查谣言来源。林川下令,同时,用电报发布官方消息,以正视听。
这场信息战让林川意识到,技术的进步必须配以制度的完善。他奏请设立通政司,专门管理信息传递。
秋去冬来,当第一条完整的电报线路从北京通到盛京时,林川却下令暂不公开。
为什么?顾炎武不解。
因为时候未到。林川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等到该用的时候,它自然会发挥作用。
而此时,南京的弘光朝廷也得知了电报机的存在,派来了新的使者。这一次,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