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最终的选择(1 / 2)
林见鹿的遗训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了一滴冷水,短暂地压制了喧嚣,却让更深层的博弈浮出水面。“投资”、“庇护”、“代价”这些在“银河文明网络”公共信息港中悄然流传的词汇,像幽灵一样徘徊在人类决策层的心头。而亚马逊雨林深处,那日益狰狞、仿佛汲取了全人类历史所有创伤的“恐惧图腾”,则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整个文明之上。
内外的压力几乎令人窒息。是彻底封闭,专注于扑灭内部的火焰?还是冒险寻求外部那暧昧不明的“援助”,赌上未知的代价?抑或是……走第三条路?
全球网络,各大城市广场,家庭的全息投影前,一场史无前例的、关乎文明命运的全民公决正在进行。公决的议题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包含了三种路径的复杂选项:
“选项A:深度孤立” 彻底切断与“银河文明网络”的临时连接,集中所有资源,不惜一切代价解决“恐惧图腾”问题,以“洁净”之身应对“种子港”挑战。口号:攘外必先安内。
“选项B:有限接触(当前策略)” 维持现有“临时观察者”身份,定期获取信息,同时优先处理内部危机。口号:谨慎观察,步步为营。
“选项C:主动试探” 在维持现有观察的基础上,主动向“银河文明网络”发出特定信号,或派出非核心的“信使”,尝试接触那些可能提供“帮助”的势力,以期获得突破性技术或信息,加速解决内外困境。口号:险中求存,借力打力。
公决前的辩论期,全球如同一个巨大的辩论场,各种观点激烈碰撞。
支持A选项的多是经历过“过滤器”危机初期的老人和部分保守派学者,他们对任何外部接触都抱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我们靠自己走到了今天,就能靠自己走下去!外面的‘帮助’?天上不会掉馅饼!”一位在火星“见鹿市”养老院接受采访的老兵激动地挥舞着拳头,他失去的右臂安装了最新型的生物机械义肢,“看看亚马逊那个鬼东西!那就是我们内心软弱的证明!不先把自己收拾干净,出去就是送菜!”
支持C选项的则多为年轻一代和部分激进的技术官僚,他们被“荒芜”迫近的时间表和“锐角审视者”的蔑视所刺激,渴望打破僵局。“一百五十年!听起来长,但我们可能在‘种子港’就要耗费大半!等我们慢慢摸索出来,‘荒芜’都到家门口了!必须冒险!必须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一个在地球东亚某大学广场集会上慷慨陈词的年轻学生,脸上混合着焦虑与亢奋,“那些‘资深文明’手指缝里漏点东西,可能就够我们少走几十年弯路!”
而B选项,看似折中,实则最考验智慧和定力。它要求文明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支持者们引用林见鹿的遗训,强调“谨慎”与“自立”。“我们不能因恐惧而自闭,也不能因焦虑而冒进。”林星海在一次面向全球的公开讲座中阐述,“‘有限接触’不是怯懦,而是为了更稳妥地‘自立’。我们必须先证明,我们有能力处理自己的‘家事’。”
公决持续了整整七个地球日。投票率创下历史新高,几乎每一个具备民事能力的公民都投下了自己庄严的一票。
最终计票结果在万众瞩目下揭晓:
“选项B:有限接触(当前策略)”以47.8%的得票率胜出。
“选项A:深度孤立”得票率28.5%。
“选项C:主动试探”得票率23.7%。
结果清晰地表明,大多数人类公民选择了林见鹿遗训所指引的、看似最保守却也最稳妥的道路。他们选择先面对内心的恶魔。
然而,就在B选项胜出的官方公告发布后不到两小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了。
“守望者”空间站,陈时和林星海几乎同时收到了一条来自“银河文明网络”、经由“谐振音符-第七旋律”节点转发的、加密等级极高的点对点信息。信息的发送者标识为“匿名的评估者”,内容让两人瞳孔骤缩:
“观测到TH-001(人类文明)内部决策流程及倾向性。基于‘田野’基本法则第7条(文明自主选择权不可直接干涉),现提供一项非强制性补充方案参考:”
“可派遣不具备完整‘文明意识烙印’的‘信使’单位(建议:高等AI与经过严格意识隔离的精英个体组合),携带基础文明标识及特定信息请求,通过‘种子港’预设的‘初级接触通道’进行试探性接入。该通道风险可控,信息回流受限,但或可获取关于‘意识聚焦’测试的关键参数及‘恐惧图腾’本质的部分解析数据。此行为将被视为文明自主探索行为,不触发‘庇护’或‘投资’协议前置条件。”
“附:‘初级接触通道’接入协议及‘信使’意识隔离技术概要。”
这条信息,像是一份精准投递的“考试指南”,恰好出现在人类刚刚做出“先自立”决定,却又对如何具体解决内部危机感到迷茫的节点上。
“他妈的……这帮‘上一季度’的,到底在搞什么鬼?”陈时盯着信息,眉头拧成了疙瘩,“先是扔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和一个网络地址,现在又跑来递小纸条?这算不算变相干预?”
林星海则迅速浏览着附带的协议和技术概要,眼神越来越亮:“不,陈叔,你看!它强调这是‘非强制性参考’,并且明确表示这‘不触发庇护或投资协议’。这完全符合爷爷‘好奇但谨慎,开放但自立’的原则!它没有给我们鱼,而是给了我们一根可能钓到鱼的鱼竿,并且提醒我们注意鱼饵里可能有钩!”
这份“补充方案”立刻被提交至联合政府最高紧急会议进行审议。
争论再次爆发。
“这是陷阱!目的是引诱我们派出宝贵的精英和AI!”有人坚决反对。
“这是机会!可能是我们快速了解‘种子港’和恐惧本质的唯一捷径!”有人极力主张。
“如果我们连派出‘信使’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通过‘种子港’检验?谈什么成为‘守望者’?”也有人如此激辩。
最终,在反复权衡了风险、收益以及林见鹿遗训的精神后,联合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而谨慎的补充决议:批准执行“信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