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标准化训练手册V1.0(2 / 2)
目标: 在能量内循环基础上,成功从环境(或经由龙纹仪间接引导)引入第一缕稳定的、微弱的灵子流,并实现初步的体内融合。
核心心法: “虚怀若谷,有容乃大”。保持身心空明,以接纳而非索取的态度,迎接灵子流的汇入。
实操步骤:
环境灵子感应: 在“龙心”大厅能量场梯度区域进行训练,感受不同能量浓度下的身体反应,寻找最适合自身的“接入点”。
引导符文学习: 学习并用意念模拟数个最基础的、用于“吸引”和“稳定”灵子流的能量符文结构(基于陈醒模型简化版)。
安全引导实践: 在严密监控下,于特定能量窗口期,尝试将环境灵子流通过观想和符文引导,汇入自身循环。
风险预警: 此阶段风险较高! 引导失败可能导致能量反冲;灵子流与自身能量不兼容可能引发排异反应(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初次融合可能带来强烈的生理心理冲击。
评估标准: 成功引导并稳定维持一缕微弱灵子流在体内循环至少十分钟;灵子流融合后,基础生理指标和能量场读数稳定在更优区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第四阶段:基础应用与能力分化探索(代号:抽枝)
目标: 巩固灵子流循环,并初步探索基于灵子流的简单应用,同时观察不同学员的能力分化趋势。
核心心法: “知行合一,顺势而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根据自身特质探索发展方向。
实操步骤:
循环强化: 延长灵子流循环时间,提升循环稳定性与流量。
基础应用模块:
体能增强模块: 尝试引导灵子流强化特定肌肉群或加速疲劳恢复。
感官优化模块: 尝试引导灵子流滋养视觉、听觉等感官神经。
思维加速模块: 尝试在灵子流循环状态下进行特定认知任务,观察效率变化。
特质引导: 根据学员前期表现(如林雅的“能量听觉”,李慕白的“逻辑建模”倾向),设计个性化的探索性练习。
评估标准: 灵子流循环成为稳定生理状态;至少在一个基础应用模块上取得可观测的积极效果;对自身能力分化方向有初步认知。
《手册V1.0》的编纂过程本身,就是对“科学修仙”理念的一次极致贯彻。每一个心法描述都力求精准,避免玄学词汇;每一个实操步骤都配有对应的生理、能量监测指标作为客观参照;每一个风险预警都基于陈醒自身经历和前期学员的观测数据。
当这份凝结了无数心血的《手册V1.0》最终定稿,并下发到每一位学员和教员手中时,“龙吟阁”的训练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教学不再是纯粹的经验传递,而是有了可以依循的“课程标准”和“操作规范”。
学员们依据手册,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进度和不足,减少了盲目性。教员们则可以依据统一标准进行考核和辅导,保证了教学的基本质量。更重要的是,这份手册成为了一个不断迭代的活文档,每一个学员的练习数据、成功经验、失败教训,都将被反馈回来,用于修订和生成未来的V1.1,V2.0……
标准化,并没有扼杀个性,反而为那些迥异的“种子”提供了最坚实的共同土壤,让它们在明确的规则和安全的边界内,能够更自由、更高效地朝着各自独特的方向,生根、破土、抽枝。陈醒站在“龙心”大厅,看着学员们依据手册进行着井然有序又充满个人特色的训练,心中明白,一个属于“科学修仙”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时代,终于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