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明:让你死諫,你怎么真死啊? > 第218章 老朱:真是『完美』的一根刺!【月

第218章 老朱:真是『完美』的一根刺!【月(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清晰地將藩王区分为『有直接牵连的』和『无直接牵连的』,对前者表达了无法原谅的恨意,对后者则表示了基於国家利益的尊重。

既展现了血性,又体现了政治上的成熟和格局。

最后,他叩首道:

“孙臣心中,公私分明,恩怨亦分明!”

“於私,父仇不共戴天,此恨难消!”

“於公,孙臣谨记皇爷爷教诲,当以江山社稷为重,维护天家和睦,使忠臣王叔不致寒心!”

“此中煎熬,唯天可表!”

这一番话,有情、有理、有节、有立场,几乎『完美』地回应了这个死亡提问。

既没有像朱允熥那样鲁莽地全面树敌,也没有软弱到忘记杀父之仇,展现了一个兼具孝心、恨意和政治智慧的复杂形象。

老朱静静地看著跪在地上的孙子,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

有对其丧父之痛的感同身受,有对其敢表达恨意的些许认可,更有对其能区分对待、顾全大局的深沉考量。

良久,老朱才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太多波澜,但比之前少了一丝试探的冰冷:

“恩怨分明……不忘父仇,亦不忘国本。你能作此想……甚好。”

他没有对朱允炆的恨意进行批评,反而对『恩怨分明』和『不忘国本』给予了肯定。

“起来吧。”

老朱挥了挥手。

“谢皇爷爷。”

朱允炆暗暗鬆了口气。

他知道,这一关算是险之又险地过去了,於是恭敬地站起身。

但后背已被冷汗湿透。

“方才说到你三弟,记得去看看他。”

老朱又將话题转移到了兄友弟恭上:“那小子执念太深,要引导他,免入歧途。”

“孙臣遵旨!孙臣告退!”

朱允炆再次躬身,这次退出的脚步,比之前更加沉稳,也更加急促。

他需要立刻离开这里,消化刚才那番凶险的应对。

看著朱允炆消失在殿外的背影,老朱的目光深沉如渊。

【允炆这小子……確实长进了。懂得藏,也懂得演。】

【他对藩王的態度,倒是符合一个『贤德』储君该有的样子,比允熥那混不吝的强。】

【不过……是真这么想,还是只是说给咱听的】

老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的表面文章,尤其是涉及权力核心的继承人。

但至少,从刚才的反应来看,朱允炆在处理这种复杂敏感问题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城府和应变能力。

这对於一个可能继承大统的皇孙来说,未必是坏事。

至於允熥……

想到那个满心仇恨、行事衝动的三孙子,老朱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那小子,若让他上位,恐怕第一时间就要掀起一场对藩王的血腥清洗,那將是大明的一场浩劫。

“唉……”

老朱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疲惫。

儿子死了,孙子们也不让人省心。

这煌煌大明,亿兆生民,最终要託付给谁,才能让他放心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殿外,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个正在漕运泥潭里奋力挣扎、搅动风云的『疯子』身影。

【张飆……你知道你给咱添了多少堵吗】

老朱甩了甩头,將这些纷乱的思绪压下。

眼下,更重要的是那个可能存在的幕后黑手,是標儿、妹子、雄英之死的真相。

他重新拿起硃笔,將注意力集中到如山的奏疏上。

但朱允炆刚才那番『完美』的回答,却像一根细刺,留在了他的心底。

与此同时,北五所偏殿,小院。

朱允熥独自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手中虽拿著一卷《史记》,目光却並未落在字句间,而是穿透书页,望著庭院角落里一株在秋风中微微颤抖的枯草。

他的背脊挺得笔直,像是在无声地对抗著周遭无形的压力。

老朱的猜忌,地位的尷尬,行动受限的囚笼感,以及心中的执念,都让他本就不大的年纪,变得愈发早熟。

“小弟!小弟!”

一阵清脆又带著几分不管不顾的脚步声打破了庭院的寂静。

身穿鹅黄色宫装的朱明玉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

她脸颊因急促而泛红,杏眼里闪烁著几乎要溢出来的兴奋光芒,与她身后萧瑟的庭院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姐,您慢些,小心摔著。”

朱允熥放下书卷,脸上露出温和却难掩疲惫的笑容。

在这冰冷的宫闈中,两位姐姐是他为数不多的、能带来真切暖意的人。

朱明玉几步衝到石桌前,双手撑在冰凉的桌面上,身子前倾,迫不及待地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雀跃:

“熥儿!天大的好消息!我刚从母妃旧宫人那里听说,咱们的舅公,凉国公蓝玉,被皇爷爷召回来了!还加封了太子太傅呢!”

她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已经看到了乌云散尽的晴天:

“舅公是咱们的亲舅公!是父王生前的得力大將,功勋卓著!”

“有他回京坐镇,又在皇爷爷面前得了脸,只要他肯为我们说句话,你这禁足说不定立刻就能解了!看谁还敢小瞧咱们!”

朱明玉越说越激动,心思单纯地认为,强大的舅公就是打破僵局最有力的武器。

她习惯了直来直去,对於前朝那些盘根错节的政治算计和帝王心术的深沉,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警惕。

然而,朱允熥听完,脸上的温和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他年纪极不相符的凝重和警觉。

他没有立刻反驳朱明玉,而是沉默了片刻,才语气平稳地道:

“二姐,你的心意,我明白。但正因如此,我们更不能藉助舅公之力。”

“非但不能,从今日起,你我还要更加谨言慎行,尤其是要减少与母族的接触。”

“关於舅公的消息,听过便罢,绝不可主动打探,更不可在外流露半分欣喜。”

“为什么!”

朱明玉脸上的兴奋瞬间冻结,化为浓浓的困惑和一丝不被理解的委屈:

“舅公是自家人,他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如今又得皇爷爷看重,他若能帮忙……”

“正因为他位高权重,手握重兵,才更是一把悬顶之剑!”

朱允熥打断了她,声音不高,却带著一种冷澈的穿透力:

“二姐,你我与舅公虽然接触不多,但舅公性情刚猛,居功自傲之名,早已传遍朝野。”

“皇爷爷对他,猜忌恐怕远多於倚重。”

说著,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那株枯草旁,目光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前朝的风起云涌:

“如今是什么光景张师父在朝堂以命相搏,漕运大案牵扯多位藩王,东宫旧事疑云重重!”

“皇爷爷此刻如同绷紧的弓弦,任何一点兵权的异动,任何一丝外戚结交重臣的嫌疑,都可能引来雷霆之怒!”

话音落点,他猛地转身,直直地看向朱明玉,语气中带著前所未有的严厉:

“在这个关头,若舅公行事稍有差池,或是被人趁机构陷,那便是万劫不復!”

“届时,非但救不了我,反而会连累母妃在天之灵蒙尘,拖垮整个常氏家族!”

“甚至……將大姐、二姐也捲入滔天祸事之中!”

朱允熥的分析冷静而残酷,彻底击碎了朱明玉天真的幻想。

她的脸色霎时变得苍白,嘴唇微微颤抖。

虽然对朝政的凶险认知不深,但『祸及满门』四个字如同冰水浇头,让她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她喃喃道:

“可可我们难道就只能这样坐以待毙,眼睁睁看著”

“相比依靠舅公这不確定的危棋”

朱允熥的语气缓和了下来,但眼神却变得更加幽深。

只见他走回朱明玉身边,低声道:“我现在更担心的是张师父的安危!”

提到张飆,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关切,有担忧,更有一种近乎信仰般的信赖。

“二姐,您可知道,张师父他……他为了阻止某些人,为了廓清朝堂,几乎每次都是在用性命下注。”

“他两次搅乱立储朝会,虽未明言,但我知道,他心中……是有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的。”

说完,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著不易察觉的哽咽。

而朱明玉,也对那个『疯子』,有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她知道,那个『疯子』在朱允熥最孤立无援、人人避之不及的时候,出现在了朱允熥的世界里,不仅顛覆了朱允熥的三观,还在朱允熥心中种下了『自强不屈』、『坚韧不拔』、以及『敢於反抗』的种子。

“不过,二姐,比起那虚无縹緲的皇太孙之位,我现在更想做的是,查清父王真正的死因!”

朱允熥收拾好情绪,带著一种毅然决然,攥紧了拳头,骨节发出轻微的脆响,眼中燃烧著仇恨的火焰。

“秦、晋、周三位王叔,或许只是被人利用的棋子,提供了毒药,间接害了父王。”

“但那个躲在最深处,精心布局,將『红铅仙丹』送入东宫,害死父王的元凶巨恶……我发誓,必让他血债血偿!”

这一刻,少年身上迸发出的决绝与恨意,让朱明玉感到一阵心悸。

她终於明白。

弟弟心中背负的,远非个人荣辱,而是沉甸甸的国讎家恨。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心绪,对犹自震惊的朱明玉嘱咐道:

“二姐,日后你在宫中,若听到任何关於张师父,或是关於漕运案、父王旧案的蛛丝马跡,多留心记下告诉我。”

“至於舅公和母族那边……暂且远离吧。”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蛰伏,是等待,是比任何人都有耐心。”

他重新坐回石凳,拿起那捲《史记》,目光却比之前更加深邃锐利,仿佛要將这世间的阴谋诡计都看穿。

他相信,师父张飆正在外面,以他独特的方式搅动风云,追寻真相。

而他,即使身陷囹圄,也绝不能放弃。

他要积蓄每一分力量,等待雷霆乍起的那一天,与师父里应外合,定要將那害死父王的幕后黑手,揪出来,碎尸万段!

庭院寂寂,微风拂过。

少年心中復仇的火焰,在无声地、炽烈地燃烧。

求月票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