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原初律令与万物归一会本质(2 / 2)
律令三(信息纯度优化律令):信息应以最简洁、无冗余、无歧义、能量效率最高的方式存在与传递。复杂生命意识、情感波动、艺术创造等产生的“高熵信息”形态,被视为需要净化的“系统噪音”和资源浪费。
律令四(高阶偏离体归档指令):对于已达到一定规模、无法被有效抑制或消除的、具有高度秩序整合能力的高阶秩序偏离体(如发展出跨星系文明的智慧群体),需启动信息全采集与永久归档程序,并将其存在区域进行彻底的“秩序化”清理与格式化,以消除其对规则基准的潜在扰动。
这些律令所体现出的冰冷、绝对以及对生命多样性与创造性的根本性排斥,让所有参与解析的研究者都感到一阵源自灵魂深处的寒意。但更重要的、堪称战略转折点的发现,是林凡团队在深入分析这几条核心律令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与当前宇宙已知事实的契合度时,震惊地发现了一个潜在的、深层次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无法调和的矛盾:
律令一(维持规则基准绝对稳定)的终极诉求,与宇宙本身在不断膨胀、熵持续增加、物理常数随时间有极其缓慢漂移(理论上)、且不断演化出越来越复杂系统的自然趋势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根源性的冲突!宇宙本身就不是一个绝对静止、永恒不变的体系!这意味着,“万物归一会”这个系统最核心的使命,在根本上可能就是与宇宙的本质规律相悖的!它就像一个被设置了永恒维持水面绝对平静指令的机器人,却被投放在一片波涛汹涌、永不停息的大洋之中,其本身的存在和每一个行动,都在持续消耗巨大的能量,对抗着宇宙演化的洪流,这必然导致其系统内部存在巨大的、持续性的“运行压力”、“逻辑张力”甚至是“系统性错误积累”!
几乎在同一时期,徐婉主导的“系统实时状态感知网络构建”项目也传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她成功地捕捉到,当“星盟”控制范围内有新的生命形态自然诞生、或不同文明间产生创造性的交流与融合时,“万物归一会”的规则场会在特定频段出现极其微弱但可稳定复现的“扰动增强”与“算力集中”现象,仿佛该系统在“加大运算资源投入”进行评估和威胁等级判定。而当联盟引导星云物质自然凝聚形成新的恒星(一种宏观上有序度提升、但完全符合宇宙自然演化规律的行为)时,其规则扰动反而相对较弱,响应也更为“程式化”。这初步印证了它对“生命与意识”相关的、内禀随机性强的“秩序偏离”更为“敏感”和“警惕”,也暗示了其“律令三”(信息纯度)和“律令二”(确定性)可能具有比“律令一”(稳定性)更高的执行优先级,或者在评估链中占据更前置的位置。
陈雪的“海量行为模式分析与智能预测”项目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万物归一会”对单纯的天体物理事件(如超新星爆发、星系碰撞)反应相对“迟钝”和“模式化”,主要进行数据记录和归档;但对文明活动,尤其是跨文明交流这种产生新信息组合和不可预测性的行为,反应迅速且强烈,倾向于进行直接的干预和压制。
这些从不同角度获得的发现汇聚在一起,共同指向一个惊人的、充满战略意义的可能性:“万物归一会”系统的真正、最深层次的弱点,可能不在于某一条具体的律令内容,而在于其存在的根本前提与宇宙的动态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它或许是一个在宇宙更年轻、更“有序”、更接近其初始状态的时期被设定的系统,如今却在一个不断老去、熵增、且加速走向复杂、混沌和充满创新活力的宇宙中,徒劳地、固执地执行着早已过时的指令,其内部可能已经积累了巨大的、系统性的“错误冗余”、“逻辑疲劳”或“规则应力”。
就在联盟为这一系列突破性发现振奋不已,并开始据此调整宏观战略和具体战术时,“万物归一会”的新一轮“秩序化”试探性攻击如期而至。这一次,它显然调整了策略,几乎同时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目标发动了攻击:一个刚刚有原始硅基生命在深海热泉口萌发的年轻星球、一个位于“星盟”边缘区域的、繁忙的物资中转与文化交流站、以及一处刚刚被发现、蕴含奇特规则现象、可能记录着宇宙早期信息的远古遗迹。攻击方式依旧是那令人防不胜防的“规则层面同化力场”。
但这一次,“星盟”的应对策略与以往截然不同,充满了基于新理解的智慧与针对性。
在面对那个孕育着硅基生命萌芽的星球时,联盟没有选择直接对抗或屏蔽同化力场。而是由徐婉引导附近的能量生命群落,在该星球所在星系的引力平衡点附近,巧妙地激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星云脉冲活动。这场脉冲产生了一阵强烈的、充满“随机性”和“混沌美感”但纯粹自然的规则辐射风暴。这股风暴本身对生命无害,甚至富含能量,但其强烈的“自然混沌”特性,瞬间触发了“万物归一会”系统的广泛扫描和高级分析协议。陈雪的监测网络清晰显示,系统的大量计算资源被紧急调用来分析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高熵事件”,评估其对“规则基准稳定性”(律令一)的潜在影响,导致对那个硅基星球施加的同化力场强度显着减弱,优先级被暂时降低。联盟则趁机以最小干预方式,引导那些初生的硅基生命集群向星球更深、更稳定的地质层迁移,成功地帮助它们躲过了这次灭顶之灾。这是对“律令一”在面对宇宙自然混沌现象时可能产生资源调配矛盾的巧妙利用。
对那个繁忙的物资中转站,联盟试验了“悖论之刃”计划的升级版成果——一种针对性极强的、专门针对“信息纯度优化律令”(律令三)的逻辑病毒。当“万物归一会”的同化力场试图“净化”中转站内储存的、包含大量各文明艺术杰作、历史文献、情感记录等“高熵信息”的数据库时,这套逻辑病毒被精准激活。它将数据库中复杂的信息流,以极高的效率重新编码,转化生成一系列极度简洁、完全符合“信息纯度”要求、没有任何冗余数据,但其内容却充满了数学上的自相矛盾、无限循环和自指结构的、高度浓缩的数学命题集。这导致同化力场的“信息净化”模块在试图处理这些“纯净但悖论”的信息时,瞬间陷入了逻辑死循环和巨大的计算负载,资源占用率飙升,整个同化进程陷入了停滞状态。中转站趁机在“星塑师”文明专家的引力操控协助下,启动了紧急空间跳跃协议,安全转移到了备用坐标。
而对那处蕴含奇特规则现象的远古遗迹,联盟采取了最大胆、也是最冒险的行动。林凡团队经过分析认为,该遗迹可能蕴含某种独特的、近乎完美的规则结构,或许会被“万物归一会”系统判定为具有极高研究价值、需要立即进行高优先级归档的“特殊样本”。于是,当强大的同化力场开始覆盖遗迹时,联盟没有进行直接抵抗,反而主动向遗迹的核心区域注入了少量精纯的能量,适度激发了其内在的、独特的规则特性,使其在“万物归一会”的高精度扫描下,呈现出一种极其罕见、近乎“理想化秩序”的假象。果不其然,系统的“归档指令”(律令四)被高度触发,同化力场的模式迅速从强制性的、破坏性的“格式化”,转变为精细的、非破坏性的、以信息采集为首要目标的“扫描采样模式”,其攻击性和破坏性大大降低。联盟则趁机调动所有监测手段,全程记录了系统进行“归档”操作的全过程数据流,包括其采样精度、分析深度、数据打包方式等极其宝贵的情报,为后续进一步理解其运作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
三次针对不同特点目标的试探性攻击,“星盟”采取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基于对“原初律令”深刻理解的精准应对策略,均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显着效果!虽然未能彻底击退或摧毁对手,但成功保护了目标,极大地消耗了系统的运算资源,干扰了其行动效率,更重要的是,收集了大量至关重要的、来自真实对抗环境的实战数据,验证了新战略思路的有效性!
“我们找到了它的脉搏,摸清了它的运行规律!”林凡在战后深度分析会议上,声音中充满了技术专家见证理论成功的兴奋,“它并非无懈可击,它的行动有迹可循,有弱点可以针对性打击!尤其是那个根源性的矛盾——它的核心律令与宇宙演化趋势的根本性冲突,这可能是未来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威胁的、最关键的突破口!”
“但这辉煌的战术成功,仅仅是漫长征程的第一步,还远远不是我们可以松懈的时刻。”山岳在总结时,语气沉稳而充满远见,目光扫过每一位核心成员,“我们只是初步学会了它的‘语法’,勉强能够阅读一些简单的‘句子’,距离真正掌握其庞大的‘源代码’、理解其所有的‘底层协议’还差之千里。我们需要更深入、更系统地解析所有‘原初律令’,尤其是它们之间的优先级判定逻辑、冲突仲裁机制以及在复杂现实环境下的具体表现。我们要继续壮大‘星盟’,让生命的多样性、文明的创造力、自由探索的精神,成为它那套僵化秩序无法同化、无法理解的、最生动、最有力的反驳与存在证明。同时,我们要开始构思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艰难的终极课题……是否有可能,在遥远的未来,当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成长到足够高度高度时,找到一种方法,不是以暴制暴地摧毁它(那可能引发宇宙尺度的、灾难性规则崩溃),而是……引导它、促使它进行一场深刻的‘系统更新’或‘范式转换’,使其能够认识到并适应这个充满活力、不断演化的、真实的宇宙,从而化敌为友,甚至成为维护宇宙动态平衡的新力量?”
“星盟”的征程,就此踏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充满主动性与创造性的阶段。他们不再是被动防御、疲于应对的猎物,而是成为了主动的研究者、精准的分析者、富有创意的战术设计者,甚至开始尝试引导和利用这个古老的“宇宙自动管理员”的行为模式。虽然前路依然布满未知的荆棘与危险,但他们已经握住了通往最终胜利之门的、最关键的钥匙——对敌人本质的深刻洞察与理解。一场在规则最底层进行的、智慧、韧性与僵化程序之间的终极博弈,进入了更加精彩、也更加充满希望的新章节。